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3-05-14 789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新方略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伟大道路上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大历史观来认识“三农”问题的现实境遇

从历史发展上看,实现社会革命,推进经济社会向高级形态迈进最广泛的基础是农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封建主义之于人民、帝国主义之于民族的两大社会主要矛盾,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农民问题确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以工农联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农民利益为中心的农村土地改革全面推进,随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得以废除。至1952年底,占农村人口约90%的贫农、中农占有全部耕地的90%以上。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现“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基础。至1956年底,以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农村土地私有制实现向集体所有制转变,农村水利建设和大农具的运用进一步加快,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至306.79公斤,广大农村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历史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1978年改革的大幕由农村开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开展了“包产到户”的首创实践。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1982年1月1日,党中央批转了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为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至1986年,党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其间,全国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8.7亿元增至1986年的10376.15亿元,G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主题教育心得体会: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93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