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评论:年轻干部如何守住“八项红线”
2025-04-19 152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评论:年轻干部如何守住“八项红线”

在八项规定精神施行十余年之后,我们已经很难将它当作一个“新规矩”来看待。它从最初的破题之举,已经沉淀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成为衡量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作风水准的“硬标尺”。但令人遗憾的是,纪检监察通报中仍不断出现年轻干部违纪违规案例,很多人不是败在能力不足,而是栽在了作风问题上。他们在“吃一次饭”“坐一台车”“收一个红包”的“微小举动”中滑落深渊,折戟沉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实则是一条条写进制度文本、被一再强调的“八项红线”。对年轻干部来说,守住它,既是守住政治生命线,也是守住个人前途命运的底线。

回顾这些“出事”的年轻干部,许多并非心术不正,而是缺乏敬畏、认知模糊、麻痹大意。有人刚上岗位,尚未站稳脚跟,就沉迷于“拉关系”“混圈子”,以为“会来事”才是干部成长的“通行证”;有人被前辈一带,误以为“这就是惯例”“大家都这么干”;还有人内心纠结,却在反复试探中自我麻痹,“第一次破防”后再无底线。这些心理,归根结底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肤浅、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不足。他们没有认识到,八项规定的每一条都是对腐败土壤的精准铲除,都是对公权力边界的刚性约束。看似“区区八项”,实则横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大积弊,每一项都直指问题根源,容不得“习惯性松懈”和“下不为例”。

更需警惕的是,一些作风问题正在出现“年轻化”趋势。从违规吃喝到“假调研、真作秀”,从过度装修办公场所到利用节日搞变相送礼,形式更加隐蔽,手法更加狡猾。一些年轻干部自认为“年轻、低调,不会有人盯”,但纪检监察早已转变方式、聚焦问题,隐形变异不是保护伞,而是放大镜。八项规定精神的延伸、细化、升级,正是针对这些顽疾反复出现、变种滋生的现实。年轻干部如果抱有“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只会把自己送上问责名单。作风问题一旦被定性,再想翻身难如登天,所谓“试错成本”,在纪律面前根本无从谈起。

很多人把八项规定当成是“约束”,却忽略了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保护”。它保护的是干部干净做事、清白成长的环境,是让公权力不被滥用的制度堤坝。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它更像是一道清晰的起跑线,在这个起点上,大家的规则是一样的——你不需要靠“请吃饭”赢得合作,不需要靠“陪领导”刷存在感,更不必在“圈子文化”中寻找归属。真正能让你走得长远的,是把规矩放在心里,把职责扛在肩上,用一件件实事、一项项成果证明自己。八项规定看似管住了“身外之物”,实则托举的是“内在之力”,它让干部能专注干事、踏实成事,无需为“潜规则”烦恼,也无需因“人情局”焦虑。

面对制度的“红线”,年轻干部要有清醒的认知、坚定的选择和持续的自律。这种自律,不是怕被查才不做,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同规矩、尊重制度,是在无人监督时依然知止有度,在诱惑面前也能自持自重。作风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格,它不是一次喊口号、作表态的事情,而是贯穿日常工作的“基本功”。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如临深渊”的敬畏,在“第一次”的诱惑面前,坚决说不,在“看似正常”的行为中,敢于质疑。那些曾经倒在作风问题上的年轻干部,很多都败在了“第一次”,也正是那一刻,把自己推出了主赛道,甚至切断了整个人生的可能性。

归根到底,八项规定是一道“选人用人”的分水岭。一个干部能不能守住这道线,不仅关乎个人名节,也反映其政治忠诚、作风底色与责任担当。八项红线不是“你不知道它就不在”,而是“你无视它就会被绊倒”。它考验的,不是你对上级的逢迎能力,而是你对底线的坚守意志。这个时代,需要清白干净、敢作敢为的年轻干部,更需要一支守得住纪律、扛得起责任、经得起检验的青年干部队伍。对于他们来说,八项规定不是障碍,而是方向,是衡量初心的试纸,是通往成长的航标。

把握这个时代给予年轻干部的机会,最该做的,是在八项规定精神下“校准坐标”“打好地基”。越是年轻的时候,越要走正路、扣好扣,才能在今后的岁月里挺直腰杆、站稳脚跟。守住八项红线,守住的不只是规矩,更是尊严、方向与未来。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评论:年轻干部如何守住“八项红线”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066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