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同志们:
2025年全国两会在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胜利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群众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重要契机。两会期间,一系列关乎民生福祉的政策举措纷纷出台,如同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礼包”,传递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天,我们以“从两会民生‘礼包’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探讨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将这些民生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一、两会民生“礼包”,政策的温暖与力量
(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激发经济新活力,惠及民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这一举措切中了当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键要点。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始终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尽管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仍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挑战,如国内需求不足、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等问题。从提升消费能力来看,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是核心要义。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不仅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维护,更是直接提升广大群众消费能力的关键举措。中低收入群体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比较大,他们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其消费能力往往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增加他们的收入,减轻生活负担,能够有效激发这一群体的消费热情,从而带动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一举措极具针对性和创新性。它既为消费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降低了消费成本,又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在增加优质供给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展现出了全面而长远的视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紧密贴合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托幼和家政服务也成为了众多家庭的迫切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增加这些领域的优质服务供给,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够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推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时代,新型消费模式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蓬勃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环保、低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也为消费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体验。积极推动这些新型消费的发展,能够为消费市场开拓新的空间,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以及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这些举措从不同角度为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休假制度的优化,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文化、旅游和体育活动,促进了相关消费的增长;免税店政策的完善,则吸引了更多的国外游客入境消费,提升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改善消费环境同样是提振消费的重要环节。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我国消费市场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将消费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释放县域经济消费潜力,促进城乡消费的均衡发展。
(二)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底线,增强群众安全感。两会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部署,犹如一张坚实的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养老领域,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对于广大老年群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养老金标准,能够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生活压力,让他们过上更加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这些举措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从经济保障到生活照料,从康复护理到精神慰藉,覆盖了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医疗领域,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医疗保障的力度。医疗费用一直是百姓生活中的重要负担,提高财政补助标准,能够降低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改善病房条件,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加强护理、儿科、病理、老年医学专业队伍建设,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全面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格医保基金监管,这些措施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从人才培养到药品供应,从质量监管到基金管理,全方位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就业方面,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服务,促进脱贫人口、农民工就业,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切实保障劳动者工资发放,清理整治欠薪,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这些政策举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就业支持体系。从就业机会的创造到就业服务的优化,从重点群体的帮扶到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从职业技能的提升到薪酬待遇的提高,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