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党内纪律教育历史回顾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对党内纪律教育的认识、实施与完善始终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党内纪律教育的演变历程充分体现了严明纪律与时代变迁的互动逻辑。从建党初期重视建立纪律,到改革开放后纪律教育的不断完善,再到进入新时代的深化发展,每个阶段的纪律教育都紧密贴合实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需求,以其独有的时代特色推进党的建设和战斗力提升。具体而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内纪律教育均经历了相应的适应性调整,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纪律执行力,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纪律教育的起步
开展党内教育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凝聚党员共识、统一全党思想、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重要手段。第一,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通过纲领性文件强调党内纪律教育的重要性。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鲜明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进而确立了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是“实行社会革命”和“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之后,从1923年到1928年的历次党代会,均对“党内教育”“教育党员”等问题有所涉及。比如,1923年11月,《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明确要求各地定期开展“政治讨论”,并就讨论后的情况向党中央提交报告,实行党内教育情况报告制度。
第二,党通过宣传教育渠道开展了党内纪律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围绕党内纪律教育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教育渠道如党报党刊、设立地方党校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宣传党的纪律要求。1940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加强干部学习的重要指示,“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按照“由浅到深由中国到国外”的顺序设置了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讲话,明确提出要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摆脱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打破对共产国际的盲目迷信,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
第三,通过整风整党运动推动党内纪律教育。从1942年2月开始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至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时三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胜利结束,通过整风运动的形式进行党内纪律教育,系统纠正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解放战争时期,鉴于党内存在的一些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问题,党中央对全党全军开展“三查”和“三整”整党整军运动,有效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净化党内思想、提升党内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纪律教育的探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党内由于组织队伍的迅速壮大,面临着部分党员入党思想不纯问题,以及党从艰苦革命成功实现执政目标,党内出现一些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甚至是贪污腐败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党内通过整风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实现整党整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