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三年来推动落实情况汇报汇编7篇
2024-07-08 566

【篇一】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事关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推动实施“双减”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我校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治本之策,切实扛牢责任,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系统思考,明确方向

 

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如何落实“双减”?对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周密部署。“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要想减轻作业负担,就要提高课堂质量和作业质量,要想减轻课外培训负担,就要提高课内辅导的质量,让学生在学校里“吃饱”“吃好”。

 

怎样实现这样的目标?2022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教、学、评”一致性随之提出,我们研究的“教、学、评”一体化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升华。它不仅指向课堂,还包括整个教学甚至学校整体工作的闭环管理。我们认为,“双减”的落地关键在于课程(课堂和活动)、作业和课后服务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于是满世中学结合校情提出“三有教学”即“有效课程(有效课堂和有效活动)、有效作业、有效服务”的研究方向,探索实施路径。其中“有效课程”定位于课堂结构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的创设,“有效作业”指向作业的分层布置与评价,“有效服务”关键是课后服务的分类和分层指导。

 

二、分项推进,突出重点

 

(一)有效课程

 

1.“有效课堂”

 

1)“有效课堂”结构一

 

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我们在认真学习研究“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基础上,从课堂的结构入手,确立了“四有课堂”即“目标导学、任务驱动、活动建构、评价促学”的建设思路。其中,目标导向是核心要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位一体的关键是学习目标的定位。任务驱动则是针对目标设计的具体的学习安排与要求,是学生实现目标的必要选择和有效途径。活动建构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选择的方式,每个任务都需要有不同的活动支撑,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输出的程序,如独立思考、小组互助、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等,在讨论目标达成的有效策略中引发思维的碰撞。评价促学是通过一节课目标贯穿始终的教学,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和反馈给予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评估,以审视目标的达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和自信心。评价不是最后的环节,评价从确立目标,任务选择就开始,且紧扣目标、伴随着任务,贯穿始终,评价也需要提前设计,包括评价标准和评价任务。

 

2)“有效课堂”结构二

 

主线型思维进阶课堂,“主线型”指知识结构化,不零散,彼此相关链接,有逻辑性;或者可理解为知识建构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设计要求:从学习目标到任务、到活动、到评价,都要有梯度,思维顺畅关联、有发展、有思维提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有效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除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它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基于此,我校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开设了校本活动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有效作业”的实施。

 

为了实现有效作业,我们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分类作业,其中课前作业是诊断性作业,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课中作业是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便于及时发现教学的生成性问题,课后作业有检测与巩固的双重作用,是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的重要环节。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部分,其中必做作业大部分学生在校完成,自主作业分若干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选择使用。

 

(三)“有效服务”的探索。

 

学生课前的诊断作业,为课堂的整体建构提供有效信息,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设立分层目标与任务。依据课堂的实施情况和作业反馈,我们将每天的课后服务再分类分层,即先按照科目分类,然后同一科目再分两到三层,每周安排两到三次,在不同的教室由不同科目的教师分层辅导、培优辅差,让每个孩子都得到相对均衡而有效的服务。同时再次收集辅导数据和信息,为下一节的内容提供学前诊断,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闭环。

 

三、整理项目,考核评价

 

此项研究以项目化推进,根据学科特色和教师情况选择好方向和内容,建立统一的评估和考核,每学年开学初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路径,学期中汇报一次,学期末汇报一次,评定等级并进行表彰奖励。建校第一年,我们共开展了12项学校总课题下的子课题。建校第二年,全校所有学科全面推开项目化“主线型思维进阶课堂”课题研究。

 

四、交流成果,反思改进

 

(一)展示与汇报

 

经过一年的研究,各学科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2023年暑假前,我们开展了“教、学、评”一体化课题研究的结题汇报工作。邀请xx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秦智琳博士担任评委,评选出这一轮研究的优胜者。获得特等奖的语文组以《语文知识体系及方法体系的研究为课题》,将语文学科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程式化,让语文学习变无序为有序,变模糊为清晰。实验教师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获得一等奖的英语组以《英语前置作业的有效性研究》为课题,通过表现性评价证明有效性预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的重要作用。获得二等奖的数学组,以《目标引领下的评价任务设计》为主题开展研究,从不同课型和不同题型设计具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涵盖了师评、自评、互评、针对性评价、跟踪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余科目也不同程度有所突破。在“有效作业”“有效服务”的研究上,我们的作业评价采用“分类作业+分层作业”、课后服务也相应地采用“分类服务+分层服务”的方式,大部分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全体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获得有效服务。

 

(二)反思与改进

 

由于经验不足,专业能力欠缺。本轮研究各学科以项目式开展,问题有些零散,不够聚焦;某些学科的研究方向定位不准,方法也缺少科学性,没有真正实现研究的价值和目的,实效性不强。

 

下一步我们将紧跟课改方向,聚焦“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将“有效课堂”中目标的确立,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建构,以及过程的跟进性评价以主线型、结构化呈现,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实实在遵循和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最大化提升课堂的效度和深度。同时,在教学内容和作业的设计上尽量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逐步形成知识脉络,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向“主线型思维进阶课堂”迈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反思中汲取精华,在研修中提升能力,始终站在育人方式变革的前沿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评”一体化校本化、项目式的“小专题”教学研究不断走向成熟,向纵深发展,助力“双减”扎实落地。

 

【篇二】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着力落实常规管理、创新作业管理、丰富课后服务等方面,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开拓视野、发展特长,推动“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落实常规管理,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学校常规管理紧紧围绕“三个结合”“三个重点”和“三个关键”(即:常规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常规考核与课改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重点在课堂、重点在办公室、重点在平时;关键查问题、关键树榜样、关键在整改),加强学校常态化教学常规管理,真正实现“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同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规范办学要求下不要疲于应付,而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尝试,集众人之智,破教学之难。

 

二、创新作业管理,确保“双减”工作下力气

 

1.明确作业要求。制定并下发了作业管理方案,强化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强化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

 

2.严控作业总量。学校明确规定周内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90分钟,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随意加大作业量。班级作业监督员对本班级作业总量进行严格把关,负责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学科老师相互协调,统筹协调班级作业总量。教务处按周课表统筹确定每天平均布置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完成书面作业或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孩子确因特殊原因或到22:30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可在作业本上签字或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留言说明情况。

 

3.提高作业质量。一是明确作业设计梯度合适,在备课时专门设置备作业环节,体现分层教学思想,精选针对性强的好题,研读、整合教材,学校取消了统一征订教辅资料,提高课堂效益。二是规范学生作业要求,狠抓作业落实。学生基本能做到圈点勾画、有错必纠、红笔纠正。三是加大教师对批改作业质量的督查力度,要求教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评语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提倡和引导老师重要作业课内完成、作业面批面改等。四是建立教师“先做”制度。五是定期举办各级各类优秀作业展。

 

4.拓展作业类型。学校在实施作业分层布置的同时,提倡布置实践性、阶段性、探究性作业。作业的形式结合学生学习近平、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学科特点等增强作业的灵活性。丰富作业的形式,加强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力。

 

5.加强作业监管。建立作业当堂布置、课堂巡堂和作业检查、作业公示制度,定期不定期检查任课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任课教师个人考核。要求做到“四严禁”,即严禁打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名,脱离课程标准要求,人为减少必要的作业布置甚至不布置;严禁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严禁题海战术,布置大量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

 

6.提升作业设计。引导、号召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作业设计活动中去。作业设计突出新时代教育主题,紧扣落实“双减”政策和“作业管理”要求,以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梳理、总结好的作业管理经验做法。

 

三、丰富课后服务,确保“双减”工作聚人气

 

1.充分准备,形成合力。开展三个层面的培训学习引导。首先,利用教职工大会、学科组专题研讨会、级部推进会等形式对教师组织开展培训研讨交流,形成上下共识,做好思想动员保障;其次,利用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课后服务申请调查等途径,对家长做好宣传引导,解读学校课后服务的总体设计和安排,形成家校互助,做好外围支持保障;第三,利用主题班会、学法指导、自主学习经验交流、特长与兴趣发展指导等方式,对学生做好学习动员,引导学生珍惜和利用好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形成自主氛围。

 

2.实施课后服务,满足个性需求。开展伊克昭中学“三杜绝四服务五管理”特色化课后服务。三个杜绝:杜绝集体辅导讲授新课、杜绝学生随意参与、杜绝室内外课后服务干扰;四个服务:自主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特长化服务、竞赛化服务;五个管理:课程管理、场地管理、秩序管理、安全管理、自主管理。学校充分利用教室、功能室、体育馆、操场、报告厅、会议室等场地,初步探索走班式教学。

 

3.积累经验,促进多元特色发展。学校以课后服务为契机,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一是开发活动拓展课程。开发足篮排、跳绳、啦啦操、汉字听写等各类特色社团课程。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常态化组织训练,培养兴趣和能力。二是发展田径优势体育项目,以德健体,练体强德。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全年有计划组织训练,积极备战各类比赛。三是组织开展艺体活动,激发热情,增强活力。系统规划全员性的班级体育、艺术等对抗赛,一揽子规划全学年春夏、秋冬季班级竞赛活动,全员参与,全程积分,充实了课余生活,丰富了体艺活动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学校把“双减”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不断深化课堂教改,完善教学视导工作,抓实课堂教学常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同时,常态化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减负必须提质,提质方能减负。提质在落实常规管理,提质在创新作业管理,提质在课后服务水平。减负提质让学校教育更有内涵,让孩子发展更具活力。

 

【篇三】

 

【案例背景】

 

xx区实验小学自2021年秋季“双减”政策实施三年以来,多措并举落实国家要求,尤其是在打造高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下大功夫,推进实小“四好”建设工程的打造,暨好教研,好课堂,好评价,好课程,深入“教学评”一体化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构建学为中心的“341”深度好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减负提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双减工作初见成效。

 

【案例实施】

 

一、“2+1”卷入式教研,助推双减

 

在“双减”背景下,我校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以高质量的教研促进教师的高水平发展,以高水平教师促成学生的高质量学习,通过常态、主题、问题三种教研形式,逐步形成“一课一研一磨一展一评一享”的2+1卷入式的教研模式,即保障每周2节大教研1节随机教研的时间,以全员卷入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的研究,实现有效教研、精准教研,以教师之“升”促学生之“减”,持续推动研、教、学在课堂场域中的一体化,保障“双减”政策在校园落地实施。

 

1.常态教研抓落实。构建校级常态教研共同体,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依托“三备六研五步骤”的模式,对重点课例进行模拟、研讨、修改、形成共识,课堂示范,集体评课后形成定稿,集体共享,让教学更有保障与实效。

 

2.主题教研促成长。在常态教研的基础上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活动,以单元整体分析为切入点,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团队打磨为保障,以后续跟进为推动,以全员卷入的方式让所有老师共同经历研、教、学、评的深思精研的历程和实践“好课的诞生过程”,也让磨课过程成为研修资源,获得从教学设计研磨,到教学实施雕琢,再到教学评价与反思的专业成长经验和个人教育智慧。

 

3.问题教研落实效。通过“基于问题--研究实践--提炼分享--持续跟进”的方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书写习惯培养、语文早读午写策略、数学草稿本使用和计算习惯的培养等问题开展专题教研,引导教师持续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改进。

 

4.教研评价强团队。为了调动与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我校以团队评价机制为抓手着力打造优秀备课组,从常态教研、课堂教学、教研经验、教研资料、经验分享等五个方面考核教研组,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分享者,构建“成长共同体”式的教研体系,激发教师成长内在动力。

 

二、科学为中心的“341”课堂,落地“双减”

 

减负提质的核心在于课堂,我们着力锤炼教师教学技能,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尤其2022版课标颁布后,我们立足学生长足的发展,依据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学为中心的深度好课堂。

 

1.单元视角,重构“教”的路径。

 

2022年9月我校数学组以点带面初步尝试,以“学生立场、单元视角、有机整合、适度拓展”的理念与路径,推行单元整体教学,初有成效,2023年3月各个学科陆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人人参与,研以共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结构的教,有关联的学,多元化的评”。

 

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简单介绍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确定重点单元。开学初各教研组根据本册内容确定研究单元的主题。用少量主题的深度覆盖,代替其他主题单元的表层覆盖,突出核心素养和核心概念。

 

二研究单元整体。单元视角引领规划,通过分解课标、教材横纵向对比确定核心素养表现点和单元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整合与重构,例如我校使用的浙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在二年级进行了《表内乘法》单元教学实践时,对教材进行对比之后,整合了2-9的乘法口诀编排,按照大九九编排把乘法口诀整体呈现出来,这样整合更有利于学生乘法口诀的整体建构,凸显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简约化。

 

三分析学习起点。在确定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时,开展基于学情的前测题设计及前测分析,通过纸笔测试精准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从而确定清晰具体,可观可测的好目标,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脚手架。

 

四设计核心任务。基于目标与学情进行核心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以“低门槛、多层次、大空间的任务设计”实现多元的理解,以“知识的结构化”来促进素养的落地,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实践与落实,是实现高效课堂,走向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五分析课后检测。基于目标进行学习评价任务的设计,以不同的水平层次水平的划分进行课后评价,检测后由骨干教师对比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反馈,为诊断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六进行后续评价。课例展示后结合观课量表,从教、学、评三个维度进行说课,评课、梳理反思等活动,实现从一节课迁移形成一类课的建构,从重点课的研究到常态课的落实,通过这样单元整体教学系列研究,提升了教师驾驭和解读教材的能力,课堂容量得到扩充,课下作业负担得以减轻,让教学更加专业化和深度化。

 

2.学为中心,重构“学”的路径

 

构建学为中心的“341”深度好课堂教学模式,“341”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从时间上保证学为中心,课堂40分钟分别按照3:4:1的比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第二层含义从助学支架上保证学为中心,即三步四循环一中心。一中心就是以“学为中心”为核心理念。三步诊断学情,将教学全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分步诊断学情。四个环节展开学习,即质疑,探究,展示,应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这样的“好学法”,让学生爱学习、善观察,勤思考,会表达,真合作,能应用,让学习走向深度,实现素养落地,成就学生“好思维”。

 

三、完善多元评价,赋能“双减”

 

“双减”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必将撬动评价方式的改变。学校致力于构建将学科能力培养贯穿教与学全过程的持续评价体系。

 

1.依托课堂评价表,确定评价方向。本学期结合《鄂尔多斯市“六精”好课堂评价实施方案》和《xx区“好课堂”建设方案》,修订了实小“好课堂”课堂教学评价表3.0,制定了课堂观课量表,形成适合实小的“五好”课堂教学范式,即好目标,好路径,好学法,好思维,好评价。

 

2.实施过程性评价,丰富评价的方式。

 

课堂中从学前测、学中评、学后测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关注增值性评价,广泛收集学生课堂表现,丰富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的实效性。例如开展聚焦有效评价的专题教研活动,通过观摩两节聚焦有效评价的示范课,撰写有效评价案例,将有效评价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多元化评价手段为路径,赋能学生的发展。同时创新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以多元而全面地评价反观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

 

3.深化作业评价行动,发挥育人功能。

 

我校积极探索作业管理和设计新模式,强化作业设计和监管体系,以组内研发、个人修改、行政审核的三级联动有效落实作业,建立作业“日公示、周研讨、月检查、期展评”全程监管机制。课上落实精研导学单,形成知识点贯穿的联系性作业,支撑高效课堂;课下设计指向思维进阶的大单元作业、弹性化的分层作业以及跨学科联动的个性化、实践类作业,将作业与课堂学习活动一体化设计,做到面向全体夯实基础,面向个体培优拔高,发挥作业的评价和育人功能,实现作业减负不减质。

 

四、优化课后服务,推进全学科育人

 

“双减”落地,课后服务更是百花齐放。我校实施“4+N”式课后服务体系,4即为4天的基础作业辅导,教师加强作业指导,掌握必要知识,巩固课堂所学;N为多彩社团课程,依据学生自主申报和兴趣特长,用心选配课后服务师资,开展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等6大类43种社团课程,满足对素养培育的个性化成长需要,探索课后服务评价方法,每学期开展活动成果展评,学生和家长喜爱的社团评选等活动,提高课后服务的效能。丰富的特色课程,让“延时”育特长!让“延时”变“培趣”,学生有了更多接近梦想的时间和机会,真正实现了健康快乐成长。

 

【案例实效】

 

在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学校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全员卷入式的教研促进教师的高水平发展,深度高质量的课堂推动学校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多元的评价和课程让学生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推进四好工程,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是实验小学落实“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积极行动和现实回应。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双减”三年来推动落实情况汇报汇编7篇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951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