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新发展
同志们: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就业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如何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就业创业相关要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政策支持体系,激发就业创业活力,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
(一)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全会强调,要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积极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这意味着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就业因素,优先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例如,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要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拓展就业新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中,要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促进就近就业。
(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全会提出,要适应这一变化,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加强就业岗位调查,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需求目录,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同时,要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技能中国行动,启动技能强企行动,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使劳动者的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
(三)完善重点群体政策支持体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全会指出,要始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强化岗位开发,畅通基层成长成才路径,优化衔接校内校外服务,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对于农民工,要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完善外出务工服务体系,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此外,还要畅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求助渠道,完善援助机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能够带动更多人就业。全会提出,要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使就业服务更加可及、更加均等、更加专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优化政策支持、场地提供、资源对接一揽子举措,提升创业质量。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五)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公平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全会强调,要不断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协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在就业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