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从思想到行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政府治理实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政府治理实践起着指导作用,也对政府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近些年来,政府治理中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本次党课结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一书的学习,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政府治理实践,探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政府治理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一、引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一书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材料,该书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人民为中心、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人才支撑、深化改革、政治建设、依法治国、文化建设、民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军队、一国两制、世界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严治党等多个主题。本次党课选取“依法治国”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旨在思考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政府治理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中国的法治建设历经千年,从古代的法家思想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是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推进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巨大转变。而在这之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政府治理”等概念中原来的“管理”改为“治理”。两次会议的“治”变,彰显了我国在法治建设和政府治理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飞跃。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国法治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政府治理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完善的制度、有效的机制、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增进政府治理的公正性、包容性和普惠性。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政府治理的指导作用
如今,中国式现代化正在稳步推进,这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法治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基础与关键。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理论支撑,不仅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还在实践中指导着政府治理各个方面的展开。
在理论层面,习近平法治思想兼具哲学高度和哲学深度,是守正创新的光辉典范,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均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政府治理应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的法治化水平。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治理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履行职责的根本规范,是政府赢得民心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思想凝练,着眼于中国问题,立足于世界的大变局、社会的新发展、人民根本利益,为政府治理明确了方向和任务,为我国的依法执政提供抓手和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政府治理的理论指导作用是科学、全面而深刻的,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为政府治理作出了创新性的指导和强有力的保障,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指南,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
在实践层面,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对政府治理的实践指导作用是具体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是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行动指南,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实践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在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中,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其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政府要推进法治政策的制定,优化政府治理决策,提升政府治理质量。政府治理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策制定,坚持政策制定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此外,政府要落实法治政府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政府治理责任,政府治理要坚持依法履职、依法问责、依法接受监督,坚持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协调。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政府治理的实践指导作用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的方法路径,也是实现政府治理目标的实践载体。
在人才培养层面,人才是兴邦之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政府要培养具有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法治能力的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正是一个培养自身成为具有法治精神的公共管理人的过程。此外,需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特别要注重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的法治思想和法治行为直接决定着法治政府建设和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成效和质量。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领导干部对法律要怀有敬畏之心,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成为遵法学法守法的典范。而在人事管理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政府治理应改变传统组织单一的按“事”管理的方式,探索出一条法治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新途径,构建法治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加快提升公务员系统人才培养法治化水平,这不仅是打造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政府治理中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不仅是对政府治理的思想引领和战略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手册里,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不仅不能产生应有作用,反而会损害法规制度的公信力。”法律法规的制定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其有效执行并产生实际效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法治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贯彻。
例如在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了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也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治理考验。在这场疫情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强调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充分发挥了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强大优势。在科学立法上,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法工作,指示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我国制定和修改了一批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充实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为有效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奠定了法治基础。在严格执法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法律执行和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如封闭管理、隔离观察、检测治疗、信息公开等,同时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包括制售假冒伪劣防护用品、哄抬物价、扰乱公共秩序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法律执行和监督保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公共利益。在公正司法上,司法机关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司法保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法律裁决和救济保障,维护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全民守法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防控措施,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强调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素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韧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应对重大危机的实践中,也体现在长期的治国理政战略发展中。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同样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来推进和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全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河长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产物之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和实践创新。河长制是以政府为主导,分级负责、协同治理的河湖管理保护制度,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河长制提供了制度设计和规范保障,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河长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完善河长的协调和配合机制,为河长制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规范保障。
此外,数字治理是新时代背景下政府治理的新领域,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政府治理中的新探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治理成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然而,数字治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伦理等。在数字治理实践中,政府要加强对大数据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数据开放和共享,同时也要严格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数据滥用。在立法层面,政府加快数字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确保数字治理有法可依。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数字治理提供了法治引领和制度保障,推动数字治理向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强调政府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管网、依法用网,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数字治理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运用,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在数字治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在全国范围内,各地政府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在地方政府如何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的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北京市新修订的《北京市实施行政处罚程序若干规定》于2024年1月起实施,规范了行政处罚实施的全过程,倡导科技赋能执法的新理念。此外,浙江省近年来创新推进全省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依托“掌上执法”移动端,实现了对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和实时反馈,发现问题依法处置,检查情况全程留痕,极大提升了执法规范性,变经验式监管为标准化监管。这些地方实践中的创新不仅展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了全国范围内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发展。
四、结语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我们党员干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在政府治理中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将这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履行在法治建设中的使命和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推进政府治理实践的进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包括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的普及和深化,法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协调和平衡,法治创新和法治传统的融合和发展等等,面对这些复杂而多样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入探讨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逐步完善法治体系,持续改进治理方式,确保法治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发挥核心作用。
未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将继续在政府治理中发挥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应对新技术和新领域时,将法治的理念和原则融入数字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确保政府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与此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中国的法治经验和治理模式不仅为国内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路径,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将不断提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从思想到行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政府治理实践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2972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