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对第二、三产业的全面普查,可以摸清国家家底、发现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在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宣传、试点、清查等阶段的工作,目前清查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纵观整个试点和清查工作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为了对以后开展的经济普查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在认真分析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理化建议,以起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的目的。
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入户登记数据采集难
经济普查涉及普查对象广泛,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经济主体,宣传覆盖不到位,导致公众不了解普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一定程度影响普查的参与度和数据质量。国家、省州整理下发的清查底册信息不完整,数据资料罗列不完善、没有电话号码,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导致普查员在查找登记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二)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
按照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流程要求,普查员应逐门逐户进行登记,直接询问相关数据指标并通过手机小程序采集端登记上报。但由于有些单位负责人工作忙,难以联系和见面,即使见了面,也由于不了解详细情况,需要等会计查账才能登记;部分个体经营户账目不清,只能通过估计填报资料;出于种种原因,还有部分调查对象隐瞒收入;部分机关和单位存在门难进、人难见的现象;个别机关单位以保密为由进行推脱。一家企业跑三、五次才能登记完毕是常有的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所有调查对象都应该积极配合,但在实际中往往需要利用个人人情、面子才能完成普查表填报登记工作。
(三)部门资料参与度较低
从本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的实施情况看,各级都非常重视,希望通过部门资料比对,形成清查底册,掌握基本单位的详细情况,为正式登记打好基础,但从清查的实际情况与部门比对看,由于部门登记管理的口径、方法、要求不一致,且部门资料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给清查比对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普查员工作难度大
经济普查指标填报专业性很强,对普查员来说,经济指标的填报需要大量的统计知识和会计知识,机关、事业、企业、社团等单位情况不一,调查报表也不尽相同,而普查员要在短时间内看懂各种报表,按照统一口径准确填报存在很大困难,并且多数普查员都是兼职的社区、村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另外,普查员补助较低,探索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选聘普查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重复工作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