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从五个方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改革命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选择。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产业发展政策、生产要素集聚机制、人才工作机制、科技金融体制等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激发新活力,加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要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高校、实验室、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统筹各类科创平台等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上下衔接、差异布局、协同联动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采取“定向委托”“赛马择优”“揭榜挂帅”等组织方式,探索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攻关,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
完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新通道”。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还存在产学研用互动渠道不畅通导致“不能转”、科技成果价值难量化导致“不好转”、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不到位导致“不想转”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加快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打通科技成果向新产业、新模式等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巩固基本盘,完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