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宣传部关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主题宣讲稿
2024-11-26 722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变化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全面、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境遇、科学内涵和鲜明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阐发了一系列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科学观点,提出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从而将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下面,我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作主题分享交流。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习近平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容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党为实现其文化使命而采取的文化发展方针。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思想精髓及发展战略方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并将其创造性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推陈出新、历久弥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对某种文化进行历史定位,目的在于厘清其在历史长河中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指导意义。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民族振兴、人类社会发展置于同一高度来考量,并赋予其新的历史定位。

1.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深厚文化底蕴,其时代价值永不褪色。因而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方面,“根和魂”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强盛与繁荣自信与自强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灵魂所在,是中华儿女永不能丢弃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脉。如果盲目追求创新而丢掉了这一根本,那么就等于割掉了我们的精神命脉。另一方面,“根基”则突出了它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所在,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底气。这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着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有志气和底气来更好地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矢志不渝地践行初心和使命才能开辟美好而光明的未来,高质量的创新只有在科学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成功。历史证明,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丢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而盲目追求创新,那么这个国家、民族是无法发展起来的。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以深厚的理论素养、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创新发展,从而传续中华文脉,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夯实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根基,增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 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当代世界国家以及地区间的竞争不仅在传统的“硬实力”领域内展开激烈的较量,在以文化、制度、政策为代表的“软实力”领域内也展开激烈竞争。并且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竞争的焦点已转移到“软实力”领域。其中文化作为“软实力”的灵魂所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赋予“软实力”以中国特色,即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文化软实力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逐步推进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中华民族崇尚和谐、追求大同的价值理念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来。新时代的中国通过借助开办孔子学院、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出版相关书籍等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走出去,从文化的视角阐释中国爱好和平,联手世界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根据,有助于澄清国际社会中别有用心、恶意抹黑中国国际形象的言论,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从而理解、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与价值观,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突出体现,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巨大的影响力和无与伦比的感召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就是一种吸引力,它不仅表现在对其他国家、公民的吸引力上,更重要的是对本国人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习近平曾指出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不能被消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拥有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正是这种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让炎黄子孙以更加高昂的精神风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展示中华文明独特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价值观念、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中,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工作,在2013年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并提出要结合当下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所固有凝聚力和感召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为基本遵循,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大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以开放的胸襟吸取世界上其他优秀外来文明的有益成分,并“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2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演进中所创造的文化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知识智慧,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难题具有重要价值。当代人类在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如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更加紧张、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只有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念,用团结合作代替对抗分裂,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发展模式,人类才能共渡难关、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为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提供思想指引。例如主张各国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和合共生理念,这对于构建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实现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要启示。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道自然的生态伦理,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理念,蕴藏着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这对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启发。从整体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除和合共生理念、大道自然的生态伦理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思想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逐梦新时代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挖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理念,推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互鉴,积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新征程上,习近平在各个重要场合以及讲话中引经据典不断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积极传播具有鲜明民族精神标识富有中国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并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贡献卓越的中国智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县委宣传部关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主题宣讲稿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579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