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和拆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XXXX集团国有工矿棚户区为例
2022-03-11 191

贫困住区的住房开发与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共同面对的难题。棚户区作为城市和矿区、林区、垦区等部分人群的聚居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不但居住条件差,而且绝大部分属于低收入困难人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棚户区已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聚集区,是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的典型现象之一。对中小城市棚户区进行改造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的民心工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1世纪以来,欠发达地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逐步围绕加快棚户区改造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并组织一些城市开展了棚户区改造的试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以X集团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拆迁为实例,从有利于棚户区改造和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讨了棚户区改造和拆迁中的主要问题,分析总结了棚户区改造和拆迁的模式和经验,旨在为我国棚户区改造和拆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X集团国有工矿棚户区的基本状况

受历史原因和企业自身力量所限,XX集团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截至20XX年底,仍有上千户职工居住在XX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平房及自建房内,这些房屋面积狭小,均无供水和采暖设施,旱厕和垃圾箱按片区设点,使用极不方便。此外,XX年代“农转非”人口大量迁来后,又遇到子女成家分居的突出矛盾,导致部分职工靠打土坯、拣砖头在生活区周边自盖临时房居住,房屋低矮,基础设施极差,雨天污水横流,夏季蚊蝇成群,臭气熏天,形成了典型的棚户区。

调查表明,XX集团棚户区布局凌乱,垃圾随意堆放,排水设施不健全,公共设施缺乏,职工居住环境恶劣。尤其是位于新立街、新民街这一片区,房屋建筑密度大,采光通风条件差,住宅结构陈旧,而且道路狭窄弯曲,消防车、救护车难以进入,这些危房的存在,严重影响职工的居住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棚户区的拆迁与改造。通过棚户区的拆迁改造,可以改善职工家属的生活条件和住房水平,同时也能促进企业进程加快,整体发展提速。

二、XX集团棚户区改造和拆迁中

存在的问题

由于棚户区面积大,拆迁户数多,属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拆迁行动。加上大量违章搭建、人户分离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历史积累的矛盾在棚户区改造和拆迁过程中集中表现出来,大大增加了拆迁的难度。

(一)困难职工居多,对拆迁补偿期望过高

由于多年拆迁建房,XX集团生活区内有余户困难职工全部集中在此,如下岗失业、常年患病、几代同住、身体残疾等。拆迁前,一家数口人挤住在私自搭建或扩建的房屋内,勉强维持生活。部分拆迁户对拆迁政策寄予很高的期望,也有部分老职工受家庭经济的制约,购房能力不足,按照有关规定得到的补偿无法解决几代人的基本居住问题,因而不积极配合,成为拆迁工作中一个无法逾越和回避的现实难题。

(二)外来人口组成复杂,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据统计,XX集团临时建筑户中有户原为公司职工,多年前已将房屋私自转卖给外来无业人员,按照XX集团拆迁政策,此部分人员不在安置范围之内。个别住户消极对待甚至阻挠棚改拆迁工作,甚至提出高额补偿要求。另外,该区域还居住多家养殖户和工程建筑队,同样存在占地面积大,房屋多,这部分住户为了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三五成群集结,商量对策、抵制拆迁,要求按照白银市区城中村改造中农民住宅基地的拆除补偿方式进行补偿,也有人提出把这些公有平房和临建房按照有产权证住房进行拆迁补偿。多种要求同在,加之国家正式颁布施行《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明确规定,未签订拆迁协议不得强制拆迁,从而给拆迁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成为拆迁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棚户区改造和拆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XXXX集团国有工矿棚户区为例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58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