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基本途径。在第二个一百年的征途中,要完成这一宏伟任务,必须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核心,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施。从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党员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党章规定为根本遵循,把党员标准贯穿于党内各项工作之中,从组织保障、制度体系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在思想方面,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意识,筑牢精神之基。思想是党建工作的灵魂,行为是党建工作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通过深化学习教育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党性觉悟,用好先进文化占领阵地,推动理论创新,增强党性修养。
一、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铸造共产党员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是一个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体现党员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的重要标准。作为党支部的重要个体,党员唯有凝心聚力补足行为上的“钙”,为思想“充电”,才能保持坚强的党性和旺盛的生机活力。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应把好入党条件关,督促积极分子深入持续地学习党史、党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了解党的历史经验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创新。在考察中,更要把好政治方向关,对新时代坚持什么、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始终做到不走或少走弯路、不犯或少犯错误。总体而言,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初步培养期(即初接触),主要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专题培训班以及观看相关影片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信念。二是巩固提高期(即深化拓展期),主要通过重温经典文献、参观革命纪念馆、参加党组织组织生活、召开专题会议及网络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三是完善提升期(即转化升华期),主要以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为主线,通过建立制度体系、改进作风方式、丰富文化内涵、营造良好氛围来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身教胜于言传,榜样力量的巨大感召力能极大激发党员意识的自觉能动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内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伟大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以此激励全体党员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永葆先进性。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搭建起党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桥梁纽带,形成一种人人争做表率,个个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蓬勃向上态势。
良好的思想与行为好比党员的灵魂,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党员教育工作中要始终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保障作用。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党建工作的创新要从实际出发,突出时代特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培塑党员意识。在党员意识培养旨在不断提升党员意识水平,使其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善于把握机遇,敢于担当重任,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党员要主动学习,大胆实践,深入了解党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二是牢记为民宗旨。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政治资源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切实抓好基层单位党员干部队伍的政绩观念的树立,充分发挥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贴近一线、立足岗位、注重实效。三是养成辩证思维。倡导党员勇于质疑,敢于思辨,在党内营造一种“敢想”“敢言”“敢为”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建设知识型党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共产党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通过组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党员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三是注重纪律教育。结合党的理论要求,设立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应用等,提供丰富的党员法治教育资源。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精品课程,提供互动交流平台,构建立体化网络环境,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格局。与此同时,开展法治文化主题活动,建立法治宣传基地,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增强党员对法治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促进党内民主健康发展。四是创新教育方式。应摒弃理论灌输式的方法,提倡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多样化方式,创新实践载体,完善机制保障。将党员教育转化为广大党员自觉行动,使其从思想上接受并认同党的主张,在实践中身体力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