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质态,形成这种新质态,现代产业技能人才是基础。首先,新质生产力需要现代产业技能人才作为底座。我们走访的xx市是xx“四小龙”之一,他们在推动传统服装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发展汽车、新能源、声学等新产业过程中,受到了人才素质不高、现代产业技能教育滞后的制约。为打破这种桎梏,xx市一方面立足长远打基础,在xx理工打造诸如电商产业学院等10多个“现代产业学院”,引导学生紧盯兴趣浓厚的现代产业,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xx发展打造后备队伍。一方面针对“急需”巧谋划,根据当下企业对数字工程师、工业机器人操作员等现代产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推进现代产业技能实训平台建设。他们引进xx富纳科技这家国内知名的以技术服务为引领的教育科技公司,利用闲置厂区,投资1亿元(其中设备投资4000万),建设xx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中心内实训装备超300余台套,其中智能制造实训设备230余台套、新能源实训设备60余台套、数字化展示体验设备10台套;建有1.7万平方米实训大楼,配套食宿楼,可同时容纳5000人开展培训。该中心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为xx现代产业提供电气与机械装调,工业控制与PLC、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计算机类人才、环保类人才培训,为xx规上企业、科创企业和新落户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供给服务,具体有以下4种合作模式。一是“技术人才外包”。有用人需求的企业提前对接实训中心,中心派员工到企业做技术服务。项目完成后,技术服务的人员返回实训中心。二是“技术人才引进”。在技术服务过程中想长期留用,可与该员工直接签约,向中心酌情支付培训成本。三是“基础技工引流”。实训中心与国内高职院校开展培训合作,为企业提供基础技工、普工的人力资源服务。四是“订单人才培养”。企业自招员工后,实训中心可以为企业开发定制各类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之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目前,中心已经与415所学校、188家企业、22家头部人力资源机构、50多家技术服务外包公司合作,每年可稳定输出1万多名技术人才。其次,现代产业技能教育也反过来促进培育新质生产力。2021年,仪征市技师学院针对仪征拥有华东唯二(另一处在xx台州)的沿江20平方公里范围的航空净域和xx长江水域的地理优势等有利于开展无人机活动的特点,开设了全国职业技术学校中的首个无人机应用与反制专业,稀缺的资源不仅引起军方的重视和参与,还促成了二十大疆、xx远度、xx嗨森、xx高精等30多家企业与学院开展战略合作,缔造无人机产教创新联盟,吸引了xx飞翼智能科技、xx中工智联科技等企业陆续进驻仪征,实现了仪征低空经济“从无到有”的精彩一跃。在今年5月16日举行的2024年“无人机+大数据”低空经济仪征微峰会上,仪征市委书记孙建年在为该院“华东无人机反制实战培训基地”揭牌时宣布,发展低空经济和大数据产业是仪征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我市和长三角兄弟县市一样,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中蹄急步稳,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但越向上攀登,政企双方都感到现代产业技能人才的稀缺以及相关培训教育工作的滞后。一是职业技能教育还有升格的空间。我们有高级技工学校,但是学历层次低,教学方法陈旧,就是这样,还有50%的毕业生继续生造,留在本地就业的学生只有20%左右,且进入制造业意愿不强,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要么自己内培,要么从外地挖墙脚,本地技工学校作用不大。二是社会培训机构还有提升的空间。培训机构专业设置低端,师资靠“借”、场地靠“租”,面向社会的培训专业以家政、育婴、初级农业技术和电商培训为主流,面向企业的培训专业以简单的岗前培训占大头,制造业职工技能提升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基本交给企业自己完成。大部分企业职工薪资与技能等级不挂钩,现代职业技能培训缺少群众基础,培训机构也面临生存压力。三是产教融合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尽管我市工业学校(xx市高级技工学校)与26家制造业企业展开了战略合作,但是真正如与鑫铂科技这样准备与工业学校联合办班的紧密合作凤毛麟角,大部分企业对工业学校缺少信任,工业学校虽然办学业绩卓著,但是也只是体现于斩获各类大赛奖项方面,对地方经济潜在推动力不强。四是政府统筹现代产业技能教育还有很大余地。我市职工培训分布于7个以上的部门,缺少统筹和监督,走过场的多,资金没有用在点子上。同时,全市还没有职工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本地特色的职工技能提升课程研究和场景建设也严重缺位。全社会的现代产业技能教育缺少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安排。
当前,我市已经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就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而现代产业技能教育是必要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