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家精神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前行的方向。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次党课将深入探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重要意义、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以及实践路径等内容。
二、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教育工作者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将个人的教育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教育家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这种理想信念。如陶行知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投身于中国乡村教育,致力于改变旧中国教育落后的面貌。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为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工作者更应秉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家们向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古代教育家孔子,一生践行“仁”的思想,其道德风范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对道德的尊崇,为弟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也应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课堂上,要用积极向上的话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无论是对待同事、学生还是家长,都要秉持公正、善良、诚信等道德准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人。
(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育人需要智慧。教育家们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学习风格。因此,他们善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真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智力,更滋润了他们的心灵。在当代教育中,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更应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他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教育改革。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推动了北大乃至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师只有勤学笃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坚持求是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的田野里辛勤耕耘,收获丰硕的成果。
(五)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们对学生充满了关爱,他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多年,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了仁爱之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情况更加复杂多样,更需要用爱心去包容、理解和引导他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六)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教育具有超越国界的价值,教育家们往往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者,通过教育传播儒家文化,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工作者要胸怀天下,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另一方面,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能够跨文化交流的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