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2024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评暨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此,我就这两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过去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大部分村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了垃圾的定期清运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部分村庄通过生态化的处理方式,有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提高,如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在整治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从市到乡、村,各级政府都明确了工作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市级层面加强了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业农村部门主抓厕所革命等工作,财政部门保障资金投入,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社会资本参与、村民自筹等多种方式,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群众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等多种方式,农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最初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和守护者。许多村民自觉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中,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积极配合厕所改造和污水治理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这种群众意识的转变,为我们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客观分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
虽然总体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区域之间、村庄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较强的地区,整治工作推进较快,效果明显;而一些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整治工作相对滞后。有的村庄只注重表面的清洁,对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深层次问题重视不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还有些村庄虽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运行维护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影响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整治标准不够高
在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标准不高的问题。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虽然垃圾得到了收集,但分类工作还不够细致,存在混装混运的现象,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平。在生活污水治理上,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要求,对周边水体环境仍有一定影响。厕所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如部分卫生厕所的冲水设备、通风设施等存在故障,影响了使用效果。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整治过程中对质量和标准的把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重建轻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缺乏对后续运行维护的有效管理。例如,部分农村垃圾收集设施损坏后未能及时修复,导致垃圾露天堆放;污水处理设施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和稳定的运维资金,无法正常运行。同时,对村民环境卫生行为的约束机制不够健全,虽然村民参与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存在部分村民随意倾倒垃圾、破坏环境设施等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
(四)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财政压力更为突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垃圾处理设备更新,以及农村厕所改造后的长效管理等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的资金来源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