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写材料用典汇编
2022-03-11 158

1084.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

【例会】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建立借谷证制度之初,中央苏区就考虑到了诚信问题。因而在每一张借谷证上都清晰地印着借谷斤额、落款信息、借与还的规则等,当时的落款为:主席毛泽东印、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林伯渠印,并盖上了代表苏区政府的红色印章。这让当地群众十分信服,因此群众借粮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中央苏区先后三次向群众共借谷100余万石,不仅解决了红军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还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中国纪检监察报《共产党人一诺千金》)

【典故】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诚信》,然而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

【释义】意思是,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如果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如果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即使身不由己,处境艰难,君子也不会做有失诚信的事情。

【赏析】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诚信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诚信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品质,我国传统文化讲“信”重“诚”,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即真实无妄,既不自欺也不欺人,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千百年来,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广为流传,“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人们心向往之、行践履之。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和诱惑,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充盈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空间。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侧重于营商环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诚信意识,推动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二是适用于相关工作讲座辅导报告,用以阐释诚信的重要意义。

108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例文】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压舱石”,是为官做人之本。从李大钊、瞿秋白、王尽美等革命先辈,到焦裕禄、孔繁森、黄文秀、张富清等先进模范,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顽强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众日报《凝聚前行动力》)

【典故】出自明代王守仁《传习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於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於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释义】意思是,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赏析】古人讲,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一个人心宽了,路就会越走越宽;一个人心安了,事业才会越来越顺畅。人若要实现志向,必先守住心性、立志专一、不分神过杂,如同种树,要砍去杂乱的枝杈一样。孟子认为,“养心”一定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高尚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好“心学”必修课,持之以恒强党性,不但对于党员个人,而且对于全党都具有重要意义。坚强的党性是共产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具备坚强的党性,才能抵御各种诱惑,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保证行得正、走得端,不变色、不变质。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精华,补足理想信念精神之钙,传承共产主义信仰之火,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同拧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校开班讲话,侧重于党性修养,用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1086.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例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正因为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克服资源短缺、外部封锁等困难,紧盯科技前沿,开展技术攻关,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甘肃日报《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汜论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释义】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赏析】刘安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国古人致力于改革的宣言,深刻阐释了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历史常态的道理,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目的。思想家荀子在《天论》中讲,“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常”就是客观规律。如能顺应规律治理国家和社会,其结果必然吉祥。我国改革开放最基本的一条就是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回顾改革开放历史,就要从改革开放40年丰富多彩的实践素材中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大会讲话、党课报告等,侧重于强调改革开放新,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大势,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开新局。

1087.夫志,气之帅也

【例文】“夫志,气之帅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幸福,对民族而言则是一种力量。长征途中,很多稚气未消的“红小鬼”,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完成了“成人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14亿多人民显示出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枪林弹雨中百折不挠,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风雨来袭时挺立不屈,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形成了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的品质。(人民日报《志气骨气底气》)

【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释义】意思是,不理解对方的心思,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气,是可以的;不懂得对方的语言,就无法理解对方的心思,就不可以了。人的意志,乃是人的意气的主帅,人的意气,是充满人体内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赏析】古人讲,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当前,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志气越强、骨气越硬、底气越足,越有利于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跨越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

【用法】适用于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开班讲话、党课报告,侧重于年轻干部,用以强调远大志向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要立志做大事,胸怀全局、放眼长远,把“小我”与“大我”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088.泰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例文】“泰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练就“眼力”基本功,淬炼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的“火眼金睛”,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时,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抓住根本,洞察问题的本质,巧于抓住工作的“牛鼻子”。(甘肃日报《增强“四力”担使命》)

【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豪之末,视之可察。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贼。

【释义】太山,即泰山。意思是,雄伟高耸如泰山,若是背对着必然也看不见它;渺小细微如秋毫之末,只要仔细观察,也能看得清楚。山出产金矿,也因为出产金矿,这山也就因此被不断挖掘,所以说山是自招挖掘;木头生出蛀虫,这木头反而被蛀虫蛀空。人爱没事找事,就会自己祸害自己。提示人们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积极行动。

【赏析】人的心志专一与否决定了其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做到专一,才不会产生察“秋毫之末”而不见“太山之高”的反常现象,因此要多观察多发现。人们常常讲“智慧眼”,意思是看问题有眼力,需要淬炼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预见力,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有了这般“眼力劲儿”,才能观大势、谋大事,在激荡纷纭中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才能辨是非、分真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观察者,是人民群众了解世界的“眼睛”,善于发现真实和生动;文艺工作者是时代的书写者,是人民群众精神养分的提供者,善于发现真善美;舆情工作者是舆情动向与态势的应对者,善于发现网上网下变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是树立文明新风的好帮手,善于发现先进典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年轻干部只有练就一双“智慧眼”,才能观大势、谋大事,才能察百态、断美丑,发人民之心声,传播好党的主张。

【用法】一是适用于宣传口领导干部大会讲话,用以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增强“眼力”,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大会讲话,用以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加强调查研究,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1089.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例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铸就的精神特质,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基因。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不同于一切维护少数统治阶级利益的旧道德,而是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集体主义原则之上,基本特点体现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诚团结、无私无畏,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解放军报《学史崇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典故】出自东汉王充《论衡·卷十三·别通篇》,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

【释义】意思是,品德不优秀的人,不会胸怀远大理想;才能不大的人,不会具有渊博的见识。指德才兼备是衡量人才的标志。

【赏析】修养是人生永恒的课题。我国五千多年传统文化,始终把“德”放在首位,强调德的养成。孔子讲,芝兰生于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韩愈说,欲修其身者,县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一个有修养的人,心无外物,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功名如何诱人,都会以淡泊的心看待时势与命运。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每个人都要心系国家、志存高远,敢于攻难关、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用法】一是适用于年轻干部座谈、培训讲话,用以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以大格局、大境界提升个人修养。二是适用于新闻宣传类讲话,用以教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站在全局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1090.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例文】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但是,无人赏识,便成了孤芳自赏,芳香埋没于空谷,价值得不到彰显。人才是怕被埋没的,倘若“养在深闺人未识”,其才华得不到赏识与发挥,既是人才本身的不幸,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杨敬之、祝枝山慧眼识人、提携后学的精神,是对人才资源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其眼光、其胸襟、其作为,乃后世之表率。(中国纪检监察报《逢人说项斯》)

【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释义】意思是,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看而不芳香;船在江河上,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君子做事,不会因为没人知道而停止不做。比喻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赏析】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强调修心养性,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孔子家语·在厄》中讲,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唐代诗人韩愈歌《幽兰操》中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意思是,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一个君子不被人知,这对他又有什么不好呢?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强调个人修身养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做到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精神上真诚关怀,既解“燃眉之急”,又解“后顾之忧”,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施才舞台,防止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用法】一是适用于干部座谈类、领导干部讲党课等讲话,用以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对待个人才华和组织使用。二是适用于人才工作类会议讲话,用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增强爱才、识才、用才的能力和水平。

1091.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

【例文】战机转瞬即逝,作战行动宁可拙速,不可巧迟。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把握时机,果断出击。无独有偶,拿破仑曾说:“战争的全部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合理而十分谨慎的防御,时机成熟时继之以一个迅速而大胆的攻击。”可见,在形势复杂多变、战机转瞬即逝的战场上,应该在战机来临之时紧紧抓牢,快速行动。快则占据先机,使敌猝不及防;慢则丧失战机,陷己于被动挨打境地。(解放军报《巧迟不如拙速》)

【典故】出自元代脱脱、阿鲁图《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七》,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以此备边,安若太山,以此应敌,动如破竹,惟所欲为,无不如志。

【释义】意思是,时机还没有到来,不能够先行动手;时机已经来到,要马上动手不可落后。

【赏析】《揭子兵法》中讲,势之维系处为机,事之转变处为机,物之紧切处为机,时之凑合处为机。意思是,与战场瞬息万变的作战形势紧密相联的是战机,战争的转折点是战机,战争物质运送的紧要关头是战机,时间的准确无疑是战机。战场上需要把握机遇,发展中也需要强化机遇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规划”交接的重要时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都是必须具备的前提。疫情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下行压力也倒逼了转型升级,毫无疑问,在新挑战中,蕴含着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新机遇。党员领导干部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主动转型,顺应大势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在突发考验中抓住契机,敏锐把握市场风口,为未来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侧重于经济工作,用以教育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放眼全局谋一域,提高谋划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092.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例文】“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诱惑面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既要有“眼里看得破”的警觉,更要有“肚里忍得过”的定力,时常净化思想、端正心态、磨砺心志,始终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清醒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修身律己、防微杜渐,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如此,才不会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中国纪检监察报《面对诱惑切莫试试看》)

【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

【释义】意思是,人有欲望,计算就混乱,计算混乱,就更有欲望;更有欲望,邪心就占上风;邪心占上风,办事的准则就没有了;准则没有了,灾难就会发生。由此看来,灾难产生于邪心,邪心产生于欲望。可引起欲望的那类东西,进一层说可以使好人为奸,退一层说也可以使善人遭祸。

【赏析】欲望是人的本能,节制欲望却非人人所能。做欲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才是人之理性所在。节制欲望,以致让欲望升华为高远的志向,可能成为通达梦想的桥梁;屈从欲望、放纵欲望,欲望就成了引火烧身的柴火。许多时候,贪腐者并非不知晓纵欲枉法的危害,也很难说他们一开始就不辨黑白地放纵贪欲邪念。只是,随着职务提升、权力变大,慢慢放松了对诱惑的警惕、对欲望的约束,继而使贪欲蒙蔽了理智,让权势冲昏了头脑。“无私,百智之宗”,自觉把私欲的洪水约束在党纪底线、法律红线的堤坝之内,才是保护自己、爱护家人的智慧之举。所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强健好党性修养的主心骨,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和内功,人生才能充盈,公益才能昭彰。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讲话、党课报告,侧重加强党性修养、自我约束,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做到自警自醒自励,常怀律己之心,筑起抵御诱惑的坚强防线。

1093.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例文】所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强健好党性修养的主心骨,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和内功,人生才能充盈,公益才能昭彰。工作生活中,欲望无时不有,诱惑无处不在,惟有坚定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觉悟,让慎独慎微成为一种习惯,让淡泊名利成为一种品质,才能做到门如市、心如水,身外物、不奢求,由内而外构筑起抵御诱惑的坚强防线。(人民日报《学会管理欲望是为官须涵养的能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8月份写材料用典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8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