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2024年工作情况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发展压舱石,不遗余力稳增长。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推进企业培育“成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家。山鹰华中纸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万华板业、景田农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库。新增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1个、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85.4%。泰昇达、格玛斯、和格生物等企业正式投产。二是文旅融合蹄疾步稳。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特色街区建设卓有成效,襄阳北街与成都宽窄巷子、南京夫子庙等同时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襄阳古城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楚河汉街同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核心景区建设,黄家湾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唐城景区荣获湖北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称号。完成年度文旅惠民实事项目3个,全市3A级以上景区免费开放率达73%。成功承办2024年中国天然氧吧生态文化旅游节(襄阳主会场)、首届湖北森林旅游节(襄阳分会场)。全市3A级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313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4.1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三是农业基础夯实巩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夏粮总产10.5亿斤,同比增长2.1%,增速全省第一。生猪出栏72.2万头,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全国生猪产业链典型县成果持续巩固,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命名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新建高标准农田10.4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和高标准池塘建设项目3万亩。成功承办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
(二)打好项目攻坚战,持续加力扩投资。一是项目建设“赛”出新速度。创新成立重点项目“比学赶超”行动专班,推行“六比六看”(比签约看招商主动性、比开工看重大项目转化率、比进度看项目建设成熟度、比竣工看投资完成率、比达产看效益实现率、比争资看综合实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全年开建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总投资4036.5亿元,11个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清单,数量居全省第三。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9个,合同投资额4636.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0.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5.6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比”出新高度。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设立“2+5+13+N”招商体系(2个产业招商专班;5个专业招商队伍;13个县市区联动招商工作专班;N个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招商),大力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形成全员全域全业招商引资大格局。坚持引项目、扩投资,坚持抓落地、促投产,全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3个,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个;新引进项目421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1个;竣工项目86个,投产项目68个。三是对上争取“跑”出新纪录。抢抓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累计向上申报项目210个,争取到上级预算内资金13.64亿元、政府债券资金95.3亿元,资金额度位居全省第三。发行政府专项债14只,数额95.3亿元,位列全省第二。
(三)打造改革新高地,铆足干劲促创新。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四减”工作,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继续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广“不见面审批”,“一事联办”事项达70项、“跨区域通办”事项达244项、“一窗通办”事项达104项。下放镇(街道)高频政务服务事项75项,9个“全生命周期”主题事项在镇(街道)一次性通办。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城运中心,所有镇级运管中心与县城运中心互联互通。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实施意见》,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年攻克关键技术难题96项,获授权专利1888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0%,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71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家,总数达88家;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总数达25家;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省市校共建研究中心10家。三是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完成全国数量最多、职工安置负担最重、改革成本支付最大、涉及政策最为复杂的“四大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降本减负”专项行动有力有效,累计为企业减负超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