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组织生活会问题示例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
1.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时,对一些潜在的政治风险点缺乏敏锐洞察力,未能及时察觉部分言论中隐藏的分裂倾向,没有果断制止,影响了党的团结氛围。例如在参与行业研讨会时,听到有人对国家政策进行歪曲解读,未当场反驳纠正,错失维护政治纪律的时机。
2.对于党中央一些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在传达学习过程中,只是简单宣读文件,未深入剖析其核心要义与重要意义,导致下属理解不深,执行时出现偏差,削弱了政策的权威性,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
3.在党内民主生活中,存在“老好人”思想,对其他同志违反政治纪律的轻微行为,如在会议上发表不恰当的政治观点,因怕得罪人而选择沉默,没有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破坏了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态。
4.在与党外人士交流合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致使部分党外人士对党的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了党在社会各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5.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对一些未经证实的政治谣言,没有保持高度警惕,甚至有时无意间参与了传播,虽然事后及时删除,但已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团结统一。
6.在贯彻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时,因过于关注本地局部利益,对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搞选择性落实,这种行为破坏了党的政令畅通,对党的团结统一产生了负面影响。
7.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时,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浅尝辄止,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运用,面对复杂情况时,难以坚定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8.在组织党内活动时,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不能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使得部分党员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入脑入心,不利于增强党内团结。
9.对单位内部新入职的年轻党员,没有及时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专项培训,导致他们对党的纪律要求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言行不当的情况,影响了单位的政治风气和团结氛围。
10.在与其他地区或部门的合作项目中,因沟通不畅,没有及时向对方传达本单位遵循的政治纪律和工作要求,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一些误解和冲突,影响了工作推进和党的整体团结。
(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
11.党性修养不够深厚,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有时会优先考虑个人得失。例如在评选先进时,为了自身荣誉,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损害了集体公平公正的氛围。
12.对党的纪律学习缺乏持续性,总是临到检查才突击学习,导致对纪律条款理解不透彻。在实际工作中,因不清楚某项纪律规定,无意间违反了工作纪律,给单位带来了不良影响。
13.工作作风浮躁,对待一些日常工作任务缺乏耐心和细心,敷衍了事。在撰写工作报告时,数据核对不仔细,出现多处错误,影响了报告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损害了工作作风。
14.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工作条件改善后,对办公环境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追求舒适和豪华,与党的艰苦奋斗传统相悖,给其他同志树立了不良榜样。
15.在面对困难工作任务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负责一个重要项目时,遇到技术难题后,没有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是消极等待,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
16.对自身工作纪律要求有所放松,偶尔会出现上班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网购等情况,不仅浪费了工作时间,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单位风气。
17.群众路线践行不到位,在制定政策或开展工作时,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导致政策与实际情况脱节,群众满意度低,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8.在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时,缺乏担当精神,不敢直面问题,总是将问题上交或推诿给其他同事,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19.参加党性教育活动时,没有全身心投入,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没有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党性教育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提升党性修养。
20.对身边同事违反纪律和作风的问题,没有及时提醒和纠正,认为是他人的私事,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
21.虽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工作中过于保守,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在面对新兴业务拓展时,因害怕失败承担责任,错失了抢占市场先机的机会,阻碍了单位的发展。
22.对创新与纪律的关系理解不够准确,错误地认为创新容易触犯纪律红线,导致在工作中一味循规蹈矩,不敢突破常规,使得工作缺乏亮点和竞争力。
23.担当意识不足,在负责重要项目时,遇到重大决策问题,担心决策失误影响个人前途,不敢拍板定案,导致项目进度延误,给单位带来损失。
24.对新政策、新法规的学习不及时,在开展创新工作时,因不了解相关政策支持,不敢大胆推进,错失了借助政策东风实现创新发展的契机。
25.在团队管理中,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创新,对员工提出的创新想法,缺乏积极的回应和支持,打击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团队整体创新活力不足。
26.在推进创新项目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欠缺,没有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导致项目在资源调配、技术支持等方面遇到重重困难,无法顺利推进。
27.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参加各类创新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知识结构老化,思维方式固化,难以提出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28.虽然有创新的想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易放弃,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导致许多创新项目半途而废,无法取得实际成果。
29.在面对上级交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而是依赖以往经验,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工作成效不显著。
30.在创新工作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估不足,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风险,影响了单位的稳定发展。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31.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在工作安排中,没有将其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导致从严治党工作推进缓慢。
32.履行主体责任不够到位,对下属单位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存在形式主义,只是走马观花地查看资料,没有深入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33.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虽然签订了责任书,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责任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闭环。
34.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松懈,没有建立常态化的教育机制,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及时,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理想信念动摇、作风不正等问题。
35.对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不够,存在“护犊子”思想,对一些轻微违纪行为,没有严肃处理,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36.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配合不够紧密,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影响了工作效果。
37.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平台,导致党员干部对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自律意识。
38.作为领导干部,在遵守党纪国法方面,没有发挥好表率作用,偶尔会出现一些违反工作纪律的小问题,如开会迟到等,给其他党员干部带来不良影响。
39.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法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40.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成效评估不准确,无法有效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五)关于落实巡视巡察整改工作方面
41.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整改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存在拖延现象,导致整改工作进度远远滞后于计划安排。
42.整改工作缺乏系统性规划,没有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对每个问题的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界定,使得整改工作杂乱无章,难以取得实效。
43.在整改过程中,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对一些容易整改的表面问题迅速整改,而对一些深层次、涉及利益调整的问题,却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
44.对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及时掌握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整改过程中出现的敷衍了事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45.整改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不紧密,没有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存在整改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影响了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46.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没有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等根源上查找问题,导致制定的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7.在整改过程中,缺乏与巡视巡察组的有效沟通,对整改工作中的疑问和困难,没有及时向巡视巡察组请教,影响了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8.对整改工作的成果巩固工作做得不好,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导致一些问题在整改后出现反弹,没有达到巡视巡察整改的预期目标。
49.整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时,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到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整改工作的整体推进速度和效果。
50.对整改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推动整改工作深入开展。
(六)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
5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纳入单位整体工作规划,在工作安排中,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投入精力和资源较少,导致工作开展不力。
52.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对单位内部的意识形态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开展较为混乱。
53.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对单位的网站、公众号等宣传平台管理不善,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有效传播正能量,占领舆论高地。
54.对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定期组织开展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认识不足,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
55.在面对网络负面舆情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不能及时监测、分析和处置舆情,导致舆情发酵,对单位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56.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既懂业务又懂意识形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效果。
57.在与外部合作开展项目或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意识形态因素,对合作方的意识形态倾向缺乏审查,可能存在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
58.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无法准确衡量工作成效,对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人员也没有进行相应的问责。
59.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时,方式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无法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导致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
60.对单位内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及时,没有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化解职工思想矛盾,维护单位的和谐稳定。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组织生活会问题示例(四个带头)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2220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