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期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5-02-16 234

一、主要经验成效

近年来,xx县精神文明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的悉心指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有了显著提升,涌现了一系列先进做法和特色亮点。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公民思想道德基础。xx县相继建设了以xx广场和xx镇xx村广场为宣传阵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利用路灯杆、围墙、电子屏幕、文化长廊、宣传栏、高炮等,图文并茂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内容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诚善并举、正能量涌动的文明橙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在公交车、车站、建筑围挡、窗口单位等公共场所大量张贴“讲文明树新风”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宣传和主题广场的建成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带给过往居民一股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使“三个倡导”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城市规划更加精致,基础设施趋于完善。近年来,在xx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橙乡儿女秉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创新克难、勇争一流”精神,城区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城市容量显著提高。一是“一江两岸景观带”的建成推进了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提升了城市品位。二是老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市功能愈加完善,老城区焕然一新,方便居民出行。三是圣塔大桥、桃江大桥的相继通车,进一步增强了老城区和水东片区间的通行能力和沟通联系,加快xx县经济圈客货运输速度。四是县文体新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丰富了城区居民文化生活。五是县城公交路线日益完整,今年新建公交车站台48个,新开公交线路5条共计10条公交线路,新购买了20辆公交车,公交车总数达到48辆。

(三)抓实文明村镇创建,打造美丽乡村。一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为目标,继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美丽乡村。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信用村组、农户、合作社创评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文明村镇、星级文明信用村组、农户、合作社。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下力气治理“五乱”,美化农村环境。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环卫保洁制度、队伍,做到环卫保洁全天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扩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点打造了xx镇球狮畲族文化广场、道德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栏,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精神文化阵地。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评选建设一批村史馆、校史馆。发挥农村乡规民约、祖训家风、乡贤文化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了道德评议、好儿媳、好邻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和移风易俗活动。五是开展了全县农家书屋运行进行补助更新工作。农家书屋实现了全履盖,年初对全县260个点进行了出版物更新,进一步推进了农家书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发挥农家书屋的功能作用,为更好地可持续地开展惠民服务提高了保障。

(四)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壮大志愿服务队伍。xx县组织开展了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城区各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采取“1对1”或“N对1”的方式,鼓励一个或者多个文明单位长期结对一个社区,文明单位与结对社区签订结对协议,建立长期志愿服务互助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就业等“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重点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邻里守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抗战纪念日、国庆等“我们的节日”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工作,实现了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活动有平台、接地气,基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帮手、提水平的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此次调研中发现,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城市硬件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集贸市场、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设施的数量和功能上与标准要求有差距;部分城区道路和街巷的路面、路灯、人行道、道路标志、安全设施以及邮箱、报栏、电话亭等破损或不完善;部分社区的文体设施、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善;部分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窗口”单位的消防设施、无障碍设施等不完善。

(二)公共文化设施比较欠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管理使用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人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都比较落后欠缺,资金保障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与文化工作新要求、人口的增长还不相适应。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一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建立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支出预算,加大人口相对集中、文化活动氛围浓厚社区和乡镇的投入比重,以点带面。二是优先建设更具导向性、普及性、需求性的文化基础设施。结合城市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利于提高市民素质、保障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的活动场所,如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场所、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活动场所。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抓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加速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关注村一级文化阵地建设,保证每个村有活动场所和活动器材,为农村提供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文化渠道。二是建立长效运行发展机制,有资金和人才保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三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为目标,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继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四是围绕“星级文明信用户”评选,发挥农村乡规民约、祖训家风、乡贤文化的作用,大力开展道德评议、好儿媳、好邻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培育文明新风,构建新型农村人际关系。

(三)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改变当前志愿者招募困难、自愿加入少、多是半命令式加入的局面,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保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上各类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实现志愿服务主体结构多元化,不但要强调志愿者数量,更要重视志愿者质量。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可参照深圳市采用的积分制,量化志愿服务行为,依据志愿服务的时长、次数、贡献大小换算成积分,让志愿者们在就业、户口、医保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实惠,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四)注重市民素质的提升。市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漫长又渐进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已占到城镇人口的一半左右,把农民转化为市民,融入城市、热爱城市,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份子,已成为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各类媒体的舆论宣传、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转化市民思想意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加大文明社区建设力度,以社区为基础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对市民的道德教育,让文明风尚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组织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惩治,加大惩戒力度,采用媒体曝光、社区点评等方式,树立反面典型,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市民素质提升。

(五)扩大公益广告影响力。针对各地普遍存在公益广告群众认知度不够的问题,加强公益广告建设,鼓励原创设计,采用本地方言、将本地习俗纳入内容,制作出一批更接地气的本土公益广告,提高群众知晓率。创新公益广告形式,让公益广告不仅限于平面、标语等形式,更多使用微电影等新形式,做到深入人心。加大宣传力度,公益广告宣传范围可扩展到基层宣传,借助社区、小区等平台进行宣传,扩大覆盖面。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春节期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2442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