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推动国企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
2025-03-27 3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指出“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大地、中国社会建立起来的政党,党的建设诸多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国有企业必须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党的思想建设注入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营养。

推动国有企业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赋予xx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是“第二个结合”的鲜明体现,在国有企业推动两者的贯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推动理论武装的长效化常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学习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包含的教育和学习理念对强化理论武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重视学习的民族,善于学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对于政党来说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启迪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学不可以已”,这启迪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做到及时跟进学、笃信笃行学。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其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二是有助于实现理论宣讲的通俗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凝聚人心的学问,需要贴近群众,与群众生活相结合,只有实现通俗化、大众化才能深入人心,被群众理解接受,否则就会曲高和寡、高高在上,理论与现实相脱节。话语是思想感情的直接反映,承载着理论宣传宣讲的思想内涵以及情感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积淀,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以通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风格,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社会大众的头脑当中,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认知,真正形成强大的实践力量。“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通过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触及思想、浸润心灵的话语,就能够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使理论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三是有助于增强学以致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学习问题,强调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以致用是优良传统,是治学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劝学促学智慧。古代先贤认为,学习与实践应该紧密结合,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出现所学与所用脱节的情况。当代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今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与用、知与行的关系,是树牢正确学习观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自觉运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国有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理论文章:推动国企党的思想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286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