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学习八项规定心得体会: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淬炼新时代治企之道
2025-04-16 539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汉书·宣帝纪》中的警世之言,道出了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核心——唯有清正廉洁、务实为民,方能稳固政权根基。从商鞅“徙木立信”到张居正“考成法”改革,历代贤臣良吏无不以严明纲纪、革新作风为治国要义。千年流转,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升华了这一治理智慧,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破题之钥”,开启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篇章。当前,全党上下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教育,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更应以史为镜、以学正风,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思想淬炼,坚守“国企姓党”,既“入脑入心”更“见行见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更是对国有企业政治生态的全面净化。当前,一些国企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讲排场搞特权”等问题。学习教育的核心在于破除“两张皮”现象。将八项规定原文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结合警示教育片,以“情景再现”还原违规收礼、公款旅游等场景,增强代入感;分层分类教,针对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一线员工的不同职责,制定差异化学习方案,财务人员重点研学“三公经费”规范,采购部门聚焦“利益回避”制度,形成“一岗一清单”的纪律坐标。通过主题教育,国有企业能够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将“厉行节约”“规范管理”等要求内化为治企准则,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强化制度创新,破除“四风顽疾”,变“被动约束”为“主动赋能”。制度是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的保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在国企中具有隐蔽性和顽固性,部分企业以“业务需要”为名超标接待,或以“集体决策”掩盖违规发放津贴,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的曲解和背离。通过深化学习教育,国有企业要构建“教育—监督—问责”全链条闭环机制,以典型案例为镜鉴,剖析“四风”新变种;以构建横向覆盖公务接待、差旅报销、资产管理等关键领域,纵向贯通总部、子公司、项目一线的“三横三纵”监督体系为手段,实时监测公车使用、财务报销等风险点,对异常消费、超标出行实时预警,让“隐形四风”无处遁形。

厚植文化根基,提升治理效能,从“底线防守”到“高线引领”。作风建设既要靠制度“硬约束”,也需文化“软滋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高度契合,“精简会议活动”“提高文件实效”等要求,直指国企管理中“文山会海”“流程冗长”等痛点。落实八项规定绝非简单“做减法”,而是要通过作风变革倒逼管理升级,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以企业高管的躬身力行带动全员作风转变,为国企参与全球竞争注入“效率基因”。

从“徙木立信”到“八项规定”,历史的回响始终叩击着治企之道的内在逻辑。当前,国有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唯有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治理效能,方能在风清气正中行稳致远。未来,当每一份报销单都经得起检验,每一次调研都沾满泥土气息,每一名员工都自觉拒腐防变,八项规定精神便不再是外在约束,而是国企基业长青的文化基因。如此,方不负“共和国长子”的使命担当,无愧于新时代的浩荡征程。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国企员工学习八项规定心得体会: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淬炼新时代治企之道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076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