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市司法局聚焦“三提升”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不断夯实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着力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是聚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一)规范市级“一站式”平台。推动法律援助、民商事仲裁、公证服务等11项职能资源整体入驻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日常管理采取“前店后厂”模式,通过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指派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21项,编印公共法律服务手册、律师服务手册7.1万份,有效提供办事指引。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12348等线上服务2178人次,线下咨询3274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27件、公证2450件。(二)强化镇级平台办事能力。根据各镇实际,优化升级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镇级平台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心融合对接。全市镇(区)街道安装无人律师岗等自主服务平台21台,为基层群众通过远程视频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件,办理远程公证260件。出台《市镇(街道)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工作指引》,明确落实公共法律服务各项任务清单,涵盖硬件要求、岗位设置、服务内容、工作质效、人员配置等,确保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进程。(三)完善村级服务站点工作机制。加强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对接,新增6家法律援助示范联络点,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覆盖率达到100%,配备村居“法律顾问”190人,定期开展签约服务、挂牌服务、现场服务,培育“法律明白人”3267名,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落地落实,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