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做到五个带头,修好终身课题
坚定不移将提升党性修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领导干部提出锤炼党性“五个带头”的重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定不移将提升党性修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毫不动摇把这个“终身课题”修好做实。
党性修养也叫党性锻炼,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身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党的本质属性在党员身上的内化。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并明确提出“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五个带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筑牢自我革命的基石,争当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表率。
今天,我们聚焦“做到‘五个带头’修好‘终身课题’”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关乎信念、关乎方向、关乎行动。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但我要说,党的创新理论是火红的!它诞生于中国大地最滚烫的实践,扎根于人民群众最深切的期盼,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火炬”,更是破解时代难题的“金钥匙”。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理论创新”刻进了骨子里。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延安窑洞里的“论持久战”,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我们靠什么跨越百年风雨?靠的就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智慧。
创新驱动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这句话背后,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实践写就的答案。比如,党提出“改革开放”,看似简单四个字,实则是一场打破思想枷锁、重构发展逻辑的伟大革命。今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是从新时代的土壤中生长出的参天大树。它回答的是“中国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终极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的响亮回答。
有些同志一听到“学理论”,就觉得是“坐而论道”,是“纸上谈兵”。这大错特错!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看看华为的任正非怎么做的?他说:“华为的‘备胎计划’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理论预判的实践回应。”面对技术封锁,华为用“理论+实践”的硬核创新,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这告诉我们:学理论,必须带着问题学、奔着矛盾去。就像总书记说的,“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什么是“实际”?脱贫攻坚中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攻关中的“卡脖子难题”,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这些就是我们的“考场”,党的创新理论就是我们的“答卷指南”。
现在有些同志学习理论,像“赶鸭子上架”,笔记抄得工工整整,心里却“纹丝不动”。这种现象,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党员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学不进去;有的学用脱节,学归学做归做”。同志们,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信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