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1. 理论学习被动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研学存在"等靠要"思想,仅通过集体学习、文件传达等规定动作完成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拓展学习的自觉性。
2. 学用结合不紧密。未建立政策法规与岗位职责的对照分析机制,对"四风"问题变异新表现缺乏政治敏锐性,存在"老好人"思想。
3.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干部认为八项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会“一阵风”过去,对规定的长期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在行为上抱有侥幸,试图触碰纪律红线。
(二)制度执行打折扣
1. 公务接待超标:在招商引资等活动中,存在"接待降格但餐标不降"的现象,住宿安排片面强调接待对象级别而突破标准。
2. 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办公室面积超标整改后"变相回潮"问题,电子设备配置存在"高标准、低使用"现象。
3. 政策解读能力欠缺:在征地补偿等民生政策解释中,存在机械照搬文件术语的情况,未制作"白话版"办事指南。
(三)群众服务效能低下
1. 办事流程梗阻:未建立"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造成群众重复提交材料、多次跑腿。
2.工作敷衍塞责。对待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对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重视,只求完成任务,不求精益求精,影响工作整体成效。
3.深入基层不够。下基层调研时走马观花,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不深入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和困难,对基层情况掌握不全面、不真实,导致决策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廉洁风险防控薄弱
1. "亲清"界限模糊:在政商交往中存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非公务宴请的情况,对土特产等"微腐败"认识不足。
2. 消费观念异化:存在"贷款购车充门面""信用卡透支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存在"靠贷养贷"风险。
3.个人事项报告不实。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中,故意隐瞒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重要信息,不如实申报,逃避组织监督,违反组织纪律。
(五)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1. 自查自纠走过场:在节前廉政检查中,存在"查台账代替查实情""填表格替代看现场"等形式主义。
2. 整改落实不到位:对历年审计发现的办公经费超标问题,仅作账面调账处理,未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六)会议数量过多 1.会议数量过多。会议安排过于密集,多头开会、层层开会的现象仍然存在,挤占了干部职工的工作时间,导致基层疲于应付,影响工作效率。 2.活动铺张浪费。在举办各类活动时,存在追求排场、讲究形式的问题,超标准布置场地、大量印制宣传资料、过度使用鲜花和礼品等,造成资源浪费。 3.会议内容空泛。会议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空话、套话多,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意义,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沦为形式主义的表现。
二、整改措施及实施路径
(一)构建学习长效机制
1. 建立"日学周测月评"机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表,每日研读政策原文30分钟,每周参加案例研讨,每月撰写学用转化报告。
2. 开展"岗位风险大家谈"活动,建立业务流程图与廉政风险点对照表。
(二)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1. 实行公务接待"双备案双审核"制度,事前填报电子审批单,事后附消费明细和现场照片。
2. 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对超配设备实行跨部门调剂使用。
(三)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1. 推行"一窗受理+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制作政策解读短视频和流程图解手册。
2. 建立复杂问题联席会商机制,实行领导干部"每月接访日"制度。
(四)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1. 建立"三单管理"制度(礼品登记单、宴请报备单、消费预警单),实行个人重大消费事项报备。
2. 开展"家庭助廉"活动,组织家属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签订助廉承诺书。
(五)完善监督问责体系
1. 建立"四风"问题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实现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信息共享。
2. 实行整改成效"红黄牌"制度,对逾期未整改问题挂牌督办,纳入年度考核负面清单。
(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 开发作风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制度执行全流程线上留痕。
2. 建立"制度体检"制度,每半年开展制度执行效果评估,及时修订完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5年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152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