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学习教育会,既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再学习、再对标,更是对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再动员、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延安整风的“窑洞对”到新时代“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奇迹,我们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除作风积弊,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推进自我革命。今天,面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新挑战,我们必须跳出“运动式整治”的思维定式,从历史纵深、政治本质、实践要求三个维度,重新认识作风建设的永恒课题。
一、从“小切口”看“大逻辑”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基因与时代内涵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几条禁令”,而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粒扣子”。它打破了“徙木立信”的传统治理模式,用“一张菜单管吃请”“一张贺卡正风气”的细节革新,重塑了党群关系的“坐标系”。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1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9万人,党纪政务处分68.3万人——这串数字背后,是“舌尖上的浪费”大幅减少、“车轮上的腐败”有效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持续纠治的显著成效,更是“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生动注脚。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作风问题呈现“三个新特征”:一是“显性问题”向“隐形变异”转移,比如收送电子礼品卡、“不吃公款吃老板”、借调研之名行旅游之实;二是“传统领域”向“新兴空间”蔓延,比如利用快递物流“隔空送礼”、通过电子红包“曲线输送”、在培训考察中“搭车旅游”;三是“被动应付”向“消极躺平”演化,比如“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软钉子”,“不贪不占、也不干不担”的“躺平式干部”。这些问题看似“新表现”,本质仍是“老病灶”,暴露出个别干部对作风建设的政治意义认识不深——忘记了“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忽视了“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淡忘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道理。
同志们,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是“政治规矩”,要害是“以上率下”,本质是“刀刃向内”。我们必须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检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既从“小处”纠治一餐饭、一张卡、一次会的细节问题,更从“大处”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严”的基调成为政治自觉而非被动服从。
二、从“土特产”到“试金石”:以系统思维破解作风建设的“周期律”难题
历史上,作风问题之所以容易“反弹回潮”,根源在于“三个脱节”: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两张皮”,问题整治与长效机制“不闭环”,“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不同频”。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构建“思想引领—制度固本—监督塑形—文化浸润”的全链条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