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会年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受邀参加x读书会的年会,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非常愉快。因此虽然近期工作任务繁重,我还是怀着期待和热忱参加本次活动,虔诚地向各位师长和朋友们学习和请教。庄子曰:“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是一件关乎生命志趣、关乎生命诗意,关乎生命意义升华的事情。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因此教书育人,读书治学既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志业。在给予我的各种称谓中,我最喜欢的是将我称做“读书人”,与士人精神相关的读书人,有操守,求风雅,具有家国情怀。清初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读书是一种福分,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精神,一种趣味,一种眼界,一种胸怀和情怀。我至今记得我的母校大理一中四合院的门联“读书养气,敬业乐群”给予我的教诲。读硕士时,我不仅经常到云大名师赵仲牧先生家去请教学问,而且与师兄弟们常在一起辩难论学。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逛书店,购书、藏书和读书。xxx先生和xxx先生都有数万册的藏书,现在都捐赠给云南大学图书馆了,图书馆专门设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书屋。我至今还记得十多年前我经常陪先生去书城购书的经历,我的同门们也很喜欢购书,藏书量很大,我的藏书也有数千册。我们不仅购书,也喜欢读书,所以我们组织过读书小组,戏称“周六学派”。我还记得我因读法国哲学家布朗肖的《文学空间》,没有读懂,而建议大家各自去阅读,然后集体讨论。我们还将自己的论文提前发给同窗和朋友,然后聚会讨论。我喜欢书籍、喜欢读书的生活方式,与我的老师和同门的相互濡染有很大的关系。
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可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读书可以致广大、极精微,生高明。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其《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讲:“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陈先生认为读书治学要摆脱世俗教条的束缚,要追求真理。读书的意义可大可小,总归起来,是体道穷理,训练心智,养成趣味,提高境界,有补于世道人心。古人讲“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树长风烟”“英华气壮能经世,涵养功深在读书”,这些都是强调读书对个人修养、对家国建设是极有意义的事。读书的意义明了了,还须得法,比如王国维讲的人生三重境界,也可以是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书要有兴趣导向和问题意识,要将历史与现实,整体与局部,博达与精专,功利与非功利,源与流,变与常,出与入,知与行结合起来,要将“怀疑的智慧”“批判的意识”“艺术的趣味”和“科学的精神”结合起来,要去浮躁,养静气,持恒心,沉潜涵咏,含英咀华。
各位领导、各位师友,今天的读书风习,充满了强烈的功利性、通俗化、潮流味、碎片感,其弊尤甚,我们应当重视阅读的经典化、品味性、系统性、互文性、人文性和思辨性。
读书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学历和职业岗位,而是精神的操练,性灵、器识的滋养,趣味的升华,眼界的开拓,要有独立的精神,批判性的意识,要达到整体人格境界的提升。读老子、庄子和佛经,使我们对名利有一种超越性的态度;读楚辞,而使我们有高蹈心志的追求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读雨果的《悲惨世界》使我们秉持人道与博爱;读但丁而懂得应不被人生的迷误所遮蔽;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而使我们领悟和汲取超越苦难的刚健人格力量!“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最后祝大家从书籍和阅读中获得爱、美和智慧!提前祝大家阳历新年吉祥如意,阖家安康!谢谢!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读书会年会上的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277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