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连续十六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关注“三农”,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富起来的农民朋友,想法设法骗取您口袋里的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但非法集资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不断改头换面,翻新升级手段花样,从吸储到理财,从线下到网上,从城市到农村,隐蔽性、欺骗性越来越强。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欺骗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保护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现致信告知广大农民朋友,希望您“警惕高利诱惑,珍惜劳动所得,远离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有四种:一是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二是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三是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四是利用亲情诈骗。有些类传销非法集资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珍惜劳动所得远离非法集资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31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