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的实施情况报告
2025-05-12 608

为防止和克服镇(街道)干部“机关化”倾向,解决有的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问题,去年以来,XX市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干部一个一个全部下去,一户一户上门攀亲,一村一村解剖麻雀,一轮一轮攻坚突破。截至目前,全市88个镇(街道)共走访1812个村(社区)、66.3万户,解决问题1.8万个,帮助谋划指导村级发展项目2900余个,发现储备后备力量2700余人,实现了凝聚服务群众、培养锻炼干部、推动落实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善治的有机统一。相关做法入选全国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一、谋群众福祉“上门问事”:全员参与、全面走访,“走心”更“走亲”

镇(街道)干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有事帮办促成、无事交心联心,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一)坚持“送政策、送服务”与“问需求、问建议”相结合

走访干部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用“大白话”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给群众,重点宣讲乡村振兴、医保社保、教育“双减”等惠民政策。询问群众在居住环境、看病就医、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和难题,听取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一户一档”民情台账,做到重点户头清、家庭情况清、急难问题清,全面掌握“民情账”。例如,XX镇干部在走访中发现32户困难家庭存在冬季取暖难题,及时协调煤炭供应并落实取暖补贴,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二)坚持“集中走”与“常态走”相结合

以镇(街道)为单位,党(工)委书记带头,全体机关干部参与,分组分批走村入户。一般每2周左右走访一个村,每周固定1天为集中走访日,确保走访覆盖率和实效性。坚持先难后易、逐村进行,一般一年之内覆盖一遍。常态化开展包村走访,每村分配包村干部1—2人,分工负责、包户到人,实现“走访不断线、联系常态化”。XX街道建立“走访考勤打卡”制度,通过GPS定位和影像记录,确保干部真走访、访真情。

(三)坚持“全面走”与“重点走”相结合

由“村村到”升级为“户户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每户“沉浸式”走访不少于20分钟,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在城市社区,干部每个网格随机走访不少于20户,其余由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兜底走访,构建“干部+基层力量”协同走访体系。镇(街道)班子成员带头走访困难户、伤残户、军烈属、征迁户等重点群体,累计走访特殊群体5.2万户,解决个性化问题8700余件。

(四)坚持“走上门”与“走进心”相结合

通过一起干农活、陪孤寡老人聊天、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帮生病群众联系医生等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以带餐或付费等形式与群众同吃一餐,用“烟火气”换“真心换”。XX镇干部在走访中帮助果农采摘销售苹果3万斤,协调电商平台开设“助农专区”,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有的群众谈到,“感觉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有点啥事都愿意和他们说道说道。”

二、为村居赋能“下沉议事”:全面体检查病灶,集中会诊开药方

工作中,坚持眼睛向下、关口前移,探索将镇(街道)党政联席会下沉到村召开,投入充足时间精力,专题、具体研究每个村的工作,逐村突破提升。

(一)“分头找+碰头议”,掌握真实村情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创新推行“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的实施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32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