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打造“‘江’心比心‘油’心而治”心理服务品牌,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现将我县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建强组织架构,筑牢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根基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架构是关键。健全的组织体系能够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资源整合与高效协同。XX县立足实际,从制度、机制、网络三个层面发力,构建起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制度引领,构建科学治理体系。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准则。XX县坚持制度先行,深入实施《XX县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制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将社会心理服务全面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平安XX、健康XX建设之中。在制度保障下,全县形成一盘棋指挥、整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各部门职责明确、协同联动,确保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各项任务有序落实。一是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在实施方案中,清晰界定社会心理服务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将服务内容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形成责任清晰、任务明确的工作体系。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对各部门工作进展进行评估,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部门沟通桥梁,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各部门围绕社会心理服务目标,打破壁垒,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同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挂钩,激发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党政联动,形成闭环工作机制。党政联动是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XX县构建“党政统筹、条块协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一体化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明确规范工作流程,建立起“线索——会商——处置——回访”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全链条覆盖,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一是强化党政统筹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为工作开展提供方向指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工作顺利进行。二是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心理服务工作流程,从线索收集到问题解决,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标准和要求。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对复杂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处置环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建立回访制度,对服务对象进行跟踪回访,了解服务效果,及时改进工作。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政法部门负责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矛盾;卫健部门提供专业医疗支持,开展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教育部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通过部门联动,实现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