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同探讨和分享关于社区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作为一名身处基层一线的社区治理专干,我的工作日常就是与柴米油盐打交道,与家长里短共悲欢。与其说是“治理”,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用心的“服务”与真诚的“沟通”。今天,我想结合近期的一些实践和感悟,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一、治心为上服务为本
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居民,处理纷繁复杂的诉求,最初我也曾感到困惑,试图寻找一种“一招鲜”的管理模式。但实践告诉我,社区治理没有标准化的流水线,只有定制化的暖心服务。前几日读到一篇XX社区同仁的文章,其中提到要倾听居民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这让我感触颇深。这种“倾听”绝非简单地记录问题,而是要真正走进居民的内心世界。
我体会到,每一次入户走访,每一次接待来访,都是一次建立信任的契机。有时居民的抱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对关怀的渴望;看似无理的诉求,其深层或许是对安全感或归属感的追求。因此,工作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从“办事员”向“贴心人”转变。不仅要解决“事”,更要理解“情”。当看到小区里几位因广场舞音量问题争执不下的阿姨,在我多次上门,从各自的健康、作息和社区和谐等角度分别沟通,最终促成她们握手言和,并共同商定了“静音时段”时,我深刻领悟到,治理的最高境界是“治心”。当人心顺了,社区的各项工作也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