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文化旅游领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文化旅游领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全面总结我区“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的发展成就与不足,系统谋划未来五年我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昨天下午,我们就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交流,形成了一些共识。今天,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压实责任,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好这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十四五”发展历程,奠定未来五年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文旅产业应对挑战、抢抓机遇、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五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区和旅游旺区的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文旅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十五五”时期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产业规模与综合实力显著跃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区文旅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截至202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年度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持续攀升,例如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预计突破251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32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文旅市场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文旅消费的爆发力尤为突出,仅2024年春节假期,我区就接待游客239.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68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65%,实现了名副其实的“开门红”。产业硬实力方面,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在2023年已达到32.6亿元,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区成功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区域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其次,项目建设与产品体系日趋完善。“十四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文旅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以XX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XX东方欲晓主题公园、XX坊1969文创园等为代表的核心景区,通过持续的业态升级和内容创新,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引擎。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成功打造为集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成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城市会客厅。同时,我们积极对接融入二十大湾区等发达地区,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投资建设重大文旅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外部动能。
再者,文化传承与品牌塑造初见成效。我们深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起来”、“活起来”。通过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对本土的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的文旅产品。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发展夜间经济、培育特色文创产品等方式,城市文化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夜游宋城”、“夜品佳肴”等“夜经济”品牌逐步形成,向着打造“网红城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深层次问题。这既是我们“十五五”规划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一是文化IP的引领力依然不足。虽然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核心文化IP方面,尚未形成破局之势。我们的文化故事讲得还不够响亮、不够系统,文化符号的辨识度和市场转化率有待提高。二是重大项目的推进效率有待提升。个别重点项目,如XX古镇文化旅游PPP项目,虽然总体按时序推进,但也曾面临建设进度与社会期望存在差距的问题。项目谋划的前瞻性和建设过程的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必须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三是产业融合的深度有待拓展。“文旅+”的融合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与科技、体育、康养、研学、会展等产业的联动不够紧密,新的消费增长点培育速度偏慢,“山水文体旅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四是全域服务的精细度有待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智慧化服务平台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不高,景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仍有提升空间。这些问题,必须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予以高度重视,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明确“十五五”战略定位,擘画文旅融合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