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心城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心城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精准查找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和强力推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基,始于学前。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们城市未来的竞争力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学前教育摆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将其视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社会事业来抓。本次会议的召开,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奋力开创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挑战,切实增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中心城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创新,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普及普惠水平稳步提升,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回顾“十三五”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我们围绕“幼有所育”的目标,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全市中心城区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XX所,新增优质学位超过8000个,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入园难”的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95.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88.2%,基本完成了省里下达的阶段性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我们通过专项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投身幼教事业。保教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常规督导、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幼儿园规范办园、科学保教。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当前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国家和省里的新部署、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的新期盼,我市中心城区的学前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第一,普惠性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虽然我们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88.2%,但距离国家提出的到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的目标仍有差距。更重要的是,资源布局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老城区由于空间限制,新增公办园难度大;而XX新区、XX新城等新建城区,随着大量人口迁入,学前教育学位缺口正在快速放大,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于住宅项目开发和居民入住速度的问题屡见不鲜。部分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不及时、不规范,甚至被挪作他用,导致公共教育资源流失,群众反映强烈。
第二,保教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目前,我们的幼师队伍在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在质量上还存在短板。一方面,公办园教师编制紧张,导致大量优秀的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民办幼儿园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教师薪酬待遇偏低,专业发展支持不足,导致高水平教师引不进、留不住。教师的专业能力、教研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保教质量的提升。
第三,保障和监管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我们的投入保障机制仍需完善,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有待提高,成本分担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和精准度需要加强。在监管方面,跨部门协同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教育、卫健、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还存在壁垒,导致对一些无证园的清理整治以及对幼儿园安全、卫生、收费等方面的监管存在盲区和难点,齐抓共管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今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已经颁布,并将于明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代。同时,国家明确提出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首先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这些重大的国家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紧迫的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动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