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部门关于2025年主汛期防汛防蚊工作的总结报告
2025-09-08 176

市交通运输部门关于2025年主汛期防汛防蚊工作的总结报告

进入2025年主汛期以来,我市持续面临强降雨天气与蚊媒活动高峰期相互叠加的严峻考验。为切实保障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并有效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维护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身体健康,XX市交通运输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防汛+防蚊”双线作战工作模式。本报告旨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当前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部署。

一、防汛工作:筑牢城市安全运行的坚固屏障

面对主汛期带来的持续性强降雨及次生灾害风险,市交通运输系统下的市道路事务中心等单位,迅速响应,周密部署,从应急机制、隐患排查、设施维护和科技应用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道路防汛安全体系。

(一)建立高效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

为确保防汛工作的指挥有力、响应迅速,我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高级别的防汛应急预案。一是优化资源统筹调配。建立起以市道路事务中心为核心的应急指挥体系,统筹调度系统内的人员、物资与车辆资源,确保关键资源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抵达指定位置。在近期的应急响应工作中,累计投入一线巡查及应急处置力量达508人次,形成了强大的应急合力。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分区。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将全市道路桥梁设施划分为若干标段责任区,将责任压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防汛工作无死角、全覆盖。三是实行全天候值班备勤。严格执行24小时三防值班与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指令信息上传下达的绝对通畅。全市各主要应急抢险队伍均处于全天候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各类道路突发险情。

(二)实施精准深入的风险隐患排查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我部门将风险隐患排查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桥梁、涵洞、隧道等关键交通基础设施,组织开展了“拉网式”的系统性排查。排查重点聚焦于几类高风险点位:首先是桥梁及涵隧结构下的易涝点,这是城市内涝的直接诱因;其次是道路边坡、高切坡以及隧道口挡墙等,这些区域在长时间降雨浸泡下易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通过全面排查,建立详尽的风险隐患台账,并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动态监控与治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三)强化关键设施的维护与抢修

排水系统的畅通是保障道路不发生严重内涝的关键。我部门将排水设施的清疏维护作为一项基础性、常态化的工作来抓。在主汛期期间,累计对全市范围内的桥梁隧道排水口、道路边沟、截水沟等各类排水设施进行了超过176处的集中清疏,有效清除了淤泥、落叶、垃圾等堵塞物,极大地提升了道路的整体排水能力。同时,建立了“雨后即查、查后即修”的快速修复机制。针对暴雨过后出现的道路病害,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进行处置。本汛期内,已累计修复路面坑槽69处,对因大风暴雨天气导致松动的隔声屏障进行了15处的加固维修,有力保障了道路的平顺与通行安全,将暴雨天气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四)推进智慧化监控预警体系建设

为提升防汛工作的科技含量与前瞻性,我部门正积极推进智慧交通与城市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我们显著提高了对现有水位监测设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各类地质灾害预警装置的巡检维护频次,确保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关键时刻能够稳定运行,为指挥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根据政府采购意向公示,我部门已规划启动“涵洞隧道防内涝智能控制系统升级”项目。该项目预示着我市交通防汛工作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未来有望实现对隧道、涵洞等关键节点的积水风险进行自动感知、智能研判和联动处置,从而根本性地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防汛韧性。

二、防蚊工作:构建全民健康安全的严密防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市交通运输部门关于2025年主汛期防汛防蚊工作的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494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