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大型货车商业保险续保困境的调研报告
大型货车作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石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其稳定运营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促进国内大循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期,有媒体集中报道,广大货车司机在车辆商业保险续保过程中普遍遭遇拒保、保费大幅上涨等现实难题,严重影响了数千万货运从业者的生计与物流企业的正常经营。为深入探明当前大型货车商业保险的实际状况,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其续保环节存在的核心症结,深刻剖析“续保难”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基于此向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本报告基于对2023年至2025年期间有关信息的系统性梳理与研究。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了多位一线货车司机的真实案例,并结合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近年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旨在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大货车商业保险续保问题的现状、成因及潜在影响,确保报告所提问题真实准确、分析论证严谨深入、对策建议切实可行。
二、当前大货车续保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与问题
当前,大型货车在续购商业保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呈现出普遍化、复杂化的态势。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性拒保与选择性承保,合规车辆投保无门
保险公司基于自身盈利和风险控制的商业考量,对货车业务普遍采取了收缩甚至规避的策略,导致大量合规运营的货车被“一刀切”式拒之门外。
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内部风控模型将特定车型或客户群体列入“禁保”名单。一位在XX地区从事冷链运输的货车司机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他为自己的冷藏货车续保时,先后联系了大小二十余家保险公司,均以“车型特殊、风险过高”为由被直接拒绝,甚至无法进入报价环节。保险公司内部精算师坦言,所谓的“系统限制”,实质是精算模型对高风险业务的自动过滤,大型重卡、长途运输车、冷藏车、工程车辆以及有过出险记录的车辆,都成为被严格限制承保的对象。这种“断臂求生”式的风控策略,直接将部分市场风险相对较高但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运力排挤出保障体系之外,使其陷入“裸奔”的风险境地。
另一方面,即使车辆本身并无高风险特征,部分保险公司也因整体业务亏损而选择性放弃整个货车险种。部分地方分支机构甚至直接暂停了货车商业险业务的受理,使得当地司机无论车辆状况多好、驾驶记录多优,都面临投保无门的窘境。
(二)保费非理性上涨,司机与企业负担沉重
对于少数能够获得承保机会的货车而言,高昂且持续上涨的保费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另一座大山。这种上涨往往缺乏透明、合理的定价依据,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
一位常年往返于XX与XX地区运输汽车零配件的重卡司机XX师傅,其贷款40余万元购买的重型卡车,每年的保险费用已超过2万元,且近年来持续上涨。这笔高昂的“上路资格”成本,正在不断侵蚀其每年约15万元的净收入,使其生计愈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