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优化营身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是一场深刻的、必须打赢的自我革命。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合力攻坚,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XX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直面差距,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全市各级各部门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我们的政务服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在企业开办环节,我们已成功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全流程审批时限从过去的120个工作日大幅缩减至46个工作日以内,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制度的创新和流程的再造,更是我们服务理念的重大转变。我们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满意度接近100%,州级工单满意度高达99.73%,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认可。我们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市人民法院通过高效的案件执行,帮助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赢得了“优化营商环境卫士”的赞誉,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值得肯定的亮点。
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问题就在眼前。对标国内一流水平,对标上级部门的最新要求,对标企业和群众的殷切期盼,我市的营商环境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短板和弱项。
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和干部还没有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关乎全局的战略高度,存在“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认为这是市委市政府的事,是业务部门的事,没有将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仍然习惯于“坐堂审批”,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在个别窗口依然存在。这种思想上的滞后,是制约我们营商环境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最大障碍。
二是政策落实的“梗阻”尚未打通。一些惠企利民的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在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上还存在堵点。有的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不知道、不了解、不会用;有的政策执行打了折扣,申请门槛过高、程序繁琐,让企业望而却步;有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得不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