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怎样认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5-10-20 555

党课讲稿:怎样认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了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是我国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族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第二次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第六次和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引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五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科学阐明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各族人民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握核心要义、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夯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到今天、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有着独特的形成发展脉络。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阐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各民族血脉相融”,从血缘亲缘的角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中国辽阔的疆域,自古就是多民族共生共居的舞台。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朝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之间形成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共同耕耘着中华大地。汉朝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等,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通过通婚、经贸、迁徙等方式,各民族逐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人口分布格局。在多向迁徙流动的过程中,一些民族生活方式趋同、风俗习惯互融、族群界限渐,中华民族共同体日渐形成并逐步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2900余件文物古籍及展品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聆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图为2025年9月24日参观者驻足观看展品的现场照片。 

“各民族信念相同”,从理想信念的角度阐明了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实现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关键。纵观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一个多民族大国何以历经沧桑而保持统一延续?其奥秘就在于各族人民内心深处那份共同的信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持“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秦朝“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维护国家统一的共同信念愈加高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是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所系。

“各民族文化相通”,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阐明了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史籍中记载的“混一天下”,即有各民族文化充分交融混合成一个新的文化共同体之意。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为中华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正是在这种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怎样认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79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