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构建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X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关于组织2025年X代表团自治区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开展年中专题调研的通知》有关要求和城区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6月19日,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驻辖区18名X市、城区两级人大代表,围绕“构建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主题开展年中专题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精准把脉基层医疗短板,为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X市关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决策部署,以构建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家,其中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家、村卫生室37家,基本形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
1. 加大资金投入。城区政府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十四五”期间实施7个卫生健康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目前城区卫生健康服务综合大楼、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运营,长塘镇卫生院搬迁工程有序推进,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改善了基层医疗服务条件。
2. 完善设备配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提高了基层医疗诊断水平。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1. 拓宽招聘渠道。通过公开招聘、定向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近年来,为37个村卫生室配备66名乡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招录18名定向医学生,引进43名紧缺专业人才。
2. 加强培训教育。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选派上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利用自治区级、X市级公立医院的资源,依托X市第一人民医院、X壮族自治区X医院、X骨伤医院等单位,对所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3. 落实待遇保障。实施“乡聘村用”政策,在全市率先实行乡村医生享受当地村(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同等待遇,落实乡村医生绩效工资、乡村医生绩效工资增量等补助标准,有效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 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X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目前城区9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由医疗集团全面托管。X镇中心卫生院内儿科与集团中心医院儿科开展一体化管理,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的目标。
2. 开展技术帮扶。上级医院通过派驻专家、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方式,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畅通了患者转诊渠道,实现了患者的合理分流。
(四)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1.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对照活动标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健全管理制度,稳步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截至2024年,X区有4家乡镇卫生院和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服务能力标准评审,服务能力标准的通过率为91.3%,提前完成国家到2025年基层医疗“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标准通过率达70%的目标任务。其中,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竹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镇中心卫生院等3家机构通过推荐标准,并达到了社区医院能力建设标准。
2.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自治区级、X市级公立医院的资源,努力开展“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组建“中医专科联盟”,不断引进上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力量帮助开展工作,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近年来,利用“对口支援”工作平台,重点加强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3.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组建182个家庭医生团队,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整合,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防治结合、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等服务。
(五)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