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干部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作为一名身处“三农”工作一线的基层干部,我怀着激动而又深沉的心情,反复研读全会公报和相关解读文章,每一次学习都带来新的思考和感悟。全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擘画了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以一名普通党员干部的身份,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体会与打算。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握时代脉搏中的“三农”新定位
初读全会精神,最直观的感受是“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全会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系统部署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其核心要义在于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速度和规模。这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的一次深刻变革。我认识到,这种变革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每一片田野、每一个村庄、每一位农民的未来都息息相关。
我深刻认识到,全会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只是针对高科技和工业领域,它同样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金钥匙”。对于农业而言,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凭经验种地”的路径依赖,转而向科技要效益、向绿色要空间、向管理要效率。它可能是一粒蕴含尖端科技的种子,可能是一套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的数字农业系统,也可能是一种连接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同时,我认识到,全会强调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其基础和难点都在“三农”。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共同富裕的成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因此,我们农业农村系统的干部,不能再简单地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种好田、养好猪”,而是要站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定位我们的职责使命。我们肩负的不仅是保障一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经济责任,更是夯实国家发展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这份认识,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前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