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近期,我所在的XX法院组织了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的专题学习,这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次常规的理论学习,更像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灵魂叩问。作为一名身处司法一线的普通干警,我常常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案卷,奔波于送达、开庭、调解的路上,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惯性思维中。然而,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和静心思考,我豁然开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了全新的、发自内心的认同。
一、深刻领悟《条例》的时代价值与根本遵循
过去,我可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开会、学习、写笔记,认为它是一种“软任务”,远不如审结一个案件、化解一件纠纷来得实在。但《条例》的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想法是何其浅薄。
首先,我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固本培元、铸魂补钙的“生命线工程”。《条例》以党内法规的最高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进行了系统化、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传家宝”。在当前思想观念日益多元、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思潮难免会侵蚀我们的思想阵地。作为一名法院干警,如果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松动了,政治立场不坚定了,那么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就可能迷失方向,甚至偏离轨道。因此,《条例》的出台,正是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火墙”,为我们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确保我们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其次,我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法院作为政治机关的内在要求。学习会上,院领导强调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以前,我更多地从专业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认为法官的天职就是运用法律知识,居中裁判,分清是非。但《条例》让我从更高维度审视自己的角色——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不仅仅是法律关系的处理,更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缺乏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司法工作就可能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活,丧失其应有的政治灵魂和人民立场,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