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优秀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领导、各位校长,我是X市X初级中学校长X,接受局领导的安排,我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作关于学校管理经验的汇报。经验的内容总是指向既成的事实,但对经验的路径依赖容易导向经验主义,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处在永恒的变动之中,因此,我在介绍经验时,更愿意突出我对教育的一些体验和思考,大家在分享时如能获得点滴的启发,我就感到十分荣幸。我汇报的题目是《我们是这样调动教师积极性的》。
2008年10月,我接受组织的派遣,到X初中主持工作。当时的情况很糟糕:校门前摊位林立,校园内杂草丛生。开学一个多月了,不少教师只写几篇教案,多数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在岗者每天缺勤达三分之一。学生衣冠不整,甚至有家长纠结校外势力到校内闹事。教育管理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经过两年整顿和后续十几年师生协同努力,X初中已今非昔比,学校陆续被授予“X市平安校园”“X市青年文明号”“X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X市文明校园”“X区特色名校”等荣誉。学校每年中考成绩也位居X市前列。
我们是如何将一个风气不正、队伍松散、质量落后的学校,改造成一个朝气蓬勃、凝心聚力、质量先进的学校呢?总结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六点:
第一,用制度规范教育行为。制度的优点在于对事不对人,它排除了人为的陈见和偏见,使人的行为得到约束、规范和评判。我刚接手X初中时,学校制度缺失,师生行为失范。我把严格考勤作为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先找每一位教师谈心,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考勤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接下来校委会拟定考勤细则,要求校委会成员带头遵守考勤,以身示范。当少数教师遗忘性缺签时,我就打电话提醒;当有为小事请假时,我就加大考勤考核比重。教师从不自觉到自觉出勤的磨合期有一个学期,第二学期考勤制度得到完满执行。可见,一项制度的落实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毅力。以考勤制度为先导,后续的备教批制度、教师聘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就陆续落到实处。我为何强调“陆续”?因为体系化的制度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要有轻重缓急,要给教师适应时间。有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学校工作就有章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