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专题党课学习。当前时间是2025年10月21日,我们正处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冲刺阶段,也即将迈入“十五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重温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引我们XX工业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党课,不是一次简单的理论宣讲,更希望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实践的动员。不久前,我们邀请了市委党校的X教授为园区党员干部作了精彩的导读,反响热烈。今天,我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XX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和同志们一同深入探讨,如何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转化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坚持深学,筑牢思想根基
学习理论,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辄、浮于表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了总书记在2022年5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重要著作,共91篇,分为18个专题。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学好第五卷,就是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首先,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第五卷系统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这不仅是对百年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让我们党在理论和文化上都拥有了更强大的主体性,也让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宏大的历史纵深和更坚实的文化根基。对于我们园区而言,这意味着在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必须结合国情、市情和我们园区的区情,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其次,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第五卷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这绝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我们XX工业园区来说,这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端、智能、绿色的现代化产业社区,让园区里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共享发展的红利,实现个人价值与园区发展的同频共振。
再次,要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第五卷中的一个高频词,也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核心在于“新”,关键在于“质”。这意味着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来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园区一直以制造业为本,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相关等主导产业,并前瞻性地布局商业航天、工业母机、汽车芯片等新赛道这本身就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学习第五卷,就是要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最后,要时刻牢记“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保障。第五卷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摆在了突出位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我们园区来说,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个高效廉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园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刀刃向内,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为园区发展航船劈波斩浪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