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城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城市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XX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市城市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分析研判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担当实干,奋力开创我市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刚才,XX区、XX区、XX区、XX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介绍了工作情况,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听了很受启发。总的来看,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功能持续完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成绩值得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长期奋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新征程的更高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的城市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短板和弱项。例如,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区域功能混杂、效能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欠账,韧性、智慧水平有待提升;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不够突出,历史文脉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尚显不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些问题,既是过去发展阶段积累下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出现的新挑战,是我们下一步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过去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时期,进入了以提升品质、优化内涵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轨道。这为我们推动城市工作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这一历史性转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我市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战略引领,以更高站位把握城市发展的时代方位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空间。做好城市工作,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善于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谋划。
首先,要深刻认识城市发展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城市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50亿元,同比增长5.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5%,城市经济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日益凸显。可以说,城市兴则全市兴,城市强则全市强。抓好城市工作,就是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必须把城市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核心载体,以城市能级的提升带动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跃升。
其次,要准确把握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质”的阶段特征。过去,我们依靠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开了城市框架,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阶段的演进,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约束日益趋紧,单纯依靠“摊大饼”式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发展的重心必须转向内部,转向对存量空间的优化利用和功能品质的深度挖潜。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从关注物质空间拓展,转向更加关注功能完善、文化彰显和治理创新,真正走上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最后,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和乡村是命运共同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腹地支撑,乡村的振兴也需要城市的辐射带动。在谋划城市工作时,决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搞城乡分割。要强化系统思维,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统筹规划、一体建设。一方面,要发挥城市的中心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彰显乡村的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等多重价值,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和“生态屏障”,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