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班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要求,本乡镇党委班子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通过深入学习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全面查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方面
一是理论武装深度不足,学用结合不紧密。班子集体学习多停留在读文件、听报告层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理念的核心要义缺乏系统性研讨,未能完全将其转化为本地生态治理的具体路径。例如,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时,简单套用外地模式,忽视本地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实际,导致部分项目效果不佳。
二是对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定位认识模糊。对“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意义理解不深,未能将本地生态保护置于全区乃至全国大局中谋划。如草原退化治理中,重短期植被恢复轻长期生态系统平衡,未能科学统筹禁牧、休牧与牧民生计的关系。
三是宣传引导形式化,群众参与度低。生态文明宣传多以标语、会议为主,未能结合农牧民生产生活设计通俗易懂的载体,部分群众仍认为环保是“政府的事”,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污染防治的积极性不高。
(二)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方面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攻坚克难的决心不足。面对历史遗留的矿山修复、污水治理等“硬骨头”,存在畏难情绪,整改方案常因资金、技术等制约降低标准。如某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多次调整方案,导致进度滞后。
二是责任传导层层递减,压力传递不到位。虽建立了“党政同责”机制,但部分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环保工作督促不严,村级党组织责任意识淡薄。如河道垃圾清理问题反复出现,暴露出网格化监管流于形式。
三是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部门联动乏力。生态治理涉及林业、水利、农业等多部门,但跨部门协作常依赖临时性会议,缺乏常态化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农业部门技术指导未及时跟进。
(三)牢记“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
一是绿色发展观存在偏差,产业转型缓慢。过度依赖传统农牧业和资源开发,对新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培育力度不够。如光伏项目因土地审批滞后未能落地,错失发展机遇。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不足。对“两山”转化缺乏创新实践,未能将生态资源与碳汇交易、品牌增值有效结合。如优质草原资源仅用于低端牧业,未开发文旅康养等高附加值业态。
三是考核导向偏离,重显绩轻潜绩。年度考核仍侧重经济指标,生态治理成效权重偏低,导致部分干部倾向“短平快”项目,对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长期工作投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