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大调研工作方案
镇位于地处郓城县南部,区域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下辖个行政村,东与镇相邻,南与接壤,西与交界,北与毗连,距高速入口公里,省道横贯东西。辖区内可利用储量亿吨,可采储量亿吨,设计开采时限50余年。近年来,形成以木材加工、煤炭运输、玻璃制造、机械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现有各种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亿元,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目前我镇各类板材加工企业家,小规模加工户户,直接从事生产加工管理的人员达多人,产业资产总值达亿元,年约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近年来,坚持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以、蔬菜种植大棚为代表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兴办了以服务蔬菜生产的和公司,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健全了生产、农技推广、储藏、加工、购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以现有养猪、鸭、鹅、鸡、兔专业村与小尾寒羊繁育基地为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厂和养殖专业户。全镇现有日光温室大棚及拱棚个,养鸭养鸡养猪大棚个,陆地蔬菜万亩。甄魏庄扶贫产业园占地余亩,现有日光温室大棚个蘑菇棚个,占地亩的联动温室育苗大棚一座,是全县最大农业产业园。近年来,镇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先进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一心+两轴+两带+四基地”的总体发展目标。“一心”:即以镇中心为核心的生活服务核心;“两轴”:即以和为主轴的两条经济发展轴;“两带”:即沿景观带和沿景观带;“四基地”:即建设产业基地、基地、家畜养殖基地、绿色素菜产业基地。
存在不足:一是镇远离行政管辖郓城,处于辐射的角落,偏离主要发展轴;临近,处于被磁吸的对象。二是全镇综合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现代农业示范园数量少,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效益一般。三是属于资源依赖型经济,煤化工产业链条不完善,随着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开采引起的土地塌陷、荒芜问题逐渐显现,镇上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不高,亟待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四是镇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较为滞后,电子商务已起步,但规模和带动作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湿地、田园综合体休闲观光旅游尚未起步。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以“、、三个建设年”为抓手,因地制宜,确立了乡村振兴、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三个建设年”等为重点的攻坚行动,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把镇打造成为地域特色鲜明、配套功能齐全、公共服务整合、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宜居、人口规模适度的新城镇。
一、乡村振兴攻坚行动
镇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拓展“农业+互联网”、“农业+加工”、“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最终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新体系,形成“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实现农民、村集体、企业、政府“四赢”目标。
一是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龙头驱动”,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等企业,打造农业绿色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通过盘活旧村坑塘、土地流转、村企合作、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服装加工、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万元。
三是依托绿色无公害果蔬种植等优势资源,形成包括、、、等村在内的北部有机蔬菜种植区板块,完善村级绿化、亮化,打造一条景观旅游线路;结合采矿塌陷区治理发展乡村旅游、湿地旅游、文化休闲,打造南部休闲农业及田园综合体。
四是持续推进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支持周边的、、等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对环乡路进行重新铺路上油,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预期效果:力争到年末,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的达到个,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致富路。
二、小城镇建设攻坚行动
镇把“两新”融合与压煤村庄搬迁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传统“镇域+镇区”规划模式,突出镇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打造特色鲜明、配套齐全、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小城镇,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向镇驻地集中,按照“20有”标准,打造“5轴3片”。“5轴”是指综合发展轴、综合发展轴、生活服务轴、综合发展轴和景观服务轴;“3片”是指镇区中部公共服务片区以及两个居住片区。
一是成立小城镇建设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推进小城镇建设。预计前完成一期入住;二期建设完工,前入住;三期已全部拆完,正在办理审批手续,预计今年五一前开工建设,明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同时,社区小学、幼儿园、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有条不紊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