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2022-03-11 504

今天给大家上一次主题党课,同时也是我们办公室第x次集中研讨学习,就大别山精神有关方面的知识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我是19xx年从xx毕业,x、x月份在省委党校培训,x月份到xx工作,到今年初已经是xx周年了。我在xx工作xx年,至今家还在xx,可以说对xx还是比较了解的。当初xx的领导要我们每个干部都当讲解员、解说员,我自认为都还能做到,每次陪同各级各地来客应酬还可以。但是通过这次总书记的视察活动,才发现短板还是很多。比如:在看点准备的时候,x市长问红四军的军长政委大家都知道,那他的政治部主任什么结局呢,后来查阅资料后才知道,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在张国焘的左倾路线下被杀害了,他的爱人贺怡后来嫁给了毛泽覃同志,毛主席当时还说姐姐妹妹都是我们毛家的媳妇。还有一张吴焕先和徐海东的合照,x市长问这个是在哪照的,什么来历,后来才知道是在甘南的两当地区,而领导两当兵变的领导人之一正是习仲勋。还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即使是我们熟悉的历史,如果不深入细致的观察,好多东西还是不那么清楚。这次我们领导为了陪同视察,找到党史专家对相关的党史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我们也跟着很长知识,受益匪浅。

一、革命的火种为什么能在大别山燎原?

讲大别山历史斗争之前,我想谈谈革命的火种为什么能在大别山燎原,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活动和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它和井冈山地区等地的革命斗争遥相呼应,形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井冈山”和“大别山”的革命历史景观,从实践上回答了毛泽东阐述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何以必要、如何可能等重大问题。大别山是红军的摇篮,由此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10支红军部队,鼎盛时期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称为“江北的井冈山”。这里我们首先要有个疑问,为什么革命在大别山地区爆发呢?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地理因素。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霍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我们河南境内一个是商城的金刚台海拔是1584米,还有xx的黄毛尖也是1000多米。大别山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以大别山为界限的差异性文化,大别山的名字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尚书·禹贡》里就有大别山这个词;有说是当年汉武帝刘彻封禅回归途中,途径安溪县境内,在山里辗转了两个多月,感慨道此山之大,别与他山,此事司马迁还有记载;有的说司马迁年轻时游历名山大川时,到大别山时“感慨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有的说是当年李白游历四方,登上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时,发现山南山北二侧景色截然不同,不禁赞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还有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但不论哪种流传都说明大别山确实大别于他山。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包括湖北的黄安(今红安)、麻城、孝感、黄冈、罗田、蕲水(今浠水)、蕲春、黄梅、广济,豫东南的商城、光山、罗山、固始、潢川、信阳,皖西的六安、霍山、霍邱、潜山、太湖、宿松、英山(今属湖北省)等20余县,以及经扶县(今xx)、立煌县(今金寨县)、礼山县(今大悟县)、岳西县等,人口近1000万人。

大别山地区有革命生存发展的空间。大别山区的地理条件有利于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大别山自古为战略要地,历史这里有十三大关隘(如武圣关、九里关等)。大别山绵延起伏数百里,兼有山地、险关、平原和洼地的复杂地形,是革命力量弱小时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屏障,周围地域宽广,可以纵横驰聘于江淮河汉之间,革命力量扩大时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极利于军事上的攻防转换。鄂豫皖边区属“三不管”的地方,中心区距大城市偏远,是盘踞湖北的桂系军阀和盘踞河南的冯系军阀的结合部。河南的冯系军阀在此无正规军驻守,湖北的桂系军阀部队不便进驻,只能朝发夕归,不能久留。而且,鄂豫两省军阀矛盾重重,敌人的“围剿”步调难得一致,后来蒋介石新成立了几个边区县,把固始和商城、安徽霍邱,划几个乡新成立一个县,以安徽省主席卫立煌的名立煌为名叫立煌县,从黄安和光山划几个乡镇新成立一个县,以河南省主席刘峙字经扶为名经扶县,另外还有一个礼山县,就是现在的大悟县,当时是湖北和现在的罗山划出来的,当时湖北省主席叫周礼山,以他的名字叫礼山县,这三个县也是蒋介石的特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在大别山地区得以实现的产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组织武装起义。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一部分很快地失败了。它们的失败证明:在中国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许多城市起义,像张太雷他们举行的都失败了,而一些坚持下来的起义军,大多活动在位于数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农村地区,这就为后来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在各地武装起义烽起的时候,中共中央仍然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依旧放在城市。实际上,从外国搬来的“城市中心论”是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在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和发展,是成功的。这条道路就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大别山地区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大别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既能在三省交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生存和发展,同时紧靠国民党发动统治中心区域,对民国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汉形成较大的威慑作用,这一点可以在多次反围剿战争中鄂豫皖根据地对中央苏区的积极策应上可以看到。所以,国民党反动派意识到大别山地区这一重要战略位置时,在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之前,首先集中兵力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然后再集中兵力围剿中央苏区,缺乏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策应,也是中央苏区被迫战略转移的重要原因。

(2)经济因素。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别山地区特有的经济形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革命火种能否烧燃、能否生生不息。大别山地区,一方面,山多田少地贫,人均土地较少,且土地集中度较高,导致了在大别山区有较大规模的贫下中农和失去土地的雇农、佃农,这为有效开展群众运动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大别山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工商业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也即大别山地区经济自给能力较强,在敌人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大别山区的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却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山间河谷盆地、江淮平原是理想的农作物种植区,山区集镇遍布家庭手工业作坊,农产品与手工业产品相交换,形成区域性自给能力较强的封闭型自然经济。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的新集(今xx),当年被称为百年来光山县首富区。当地流传、光山一县不如丁李家一湾,丁李家一湾不如毛铺一家,因为彭大财主三省有课(土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8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