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党课
2022-05-02 1116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党课  

国家安全关乎国家兴衰、政权存亡、社会稳定。我们党历来重视国家安全,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成果。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和国家的安全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深入把握这一观念体系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逻辑  

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安全观,再到诞生于新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其顺应了历史潮流,总结借鉴了以往国家安全理论的经验教训,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谋求“站起来”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然而当时的国家安全环境仍十分复杂。国内政局还不稳定,国民党残余势力活动不断,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国际形势不容乐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了孤立、封锁和包围的全面遏制。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安全环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形成了一套以维护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为核心,有效应对内外挑战的传统国家安全观。首先,对内镇压反革命活动,对外打击军事挑衅。彻底肃清了盘踞在西南地区及部分岛屿的国民党反动派,同时进行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其次,恢复振兴国民经济,大力开展国防建设。顺利完成“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并不断增加财政在军事力量建设方面的投入,开展武器研发攻关。最后,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拓展对外关系。我国秉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加强了与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打破了敌对势力的孤立与封锁。  

这一时期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对于我国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防御性、军事性是其突出特征,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传统国家安全观的转变已刻不容缓。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党课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221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