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活专题党课
同志们:
按照《关于开展“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大做贡献”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线上+线下”讲党课的通知》要求和党内政治生活“两化”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总体安排,今天,我以“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题,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重要着力点,围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开辟了党内政治生活新境界,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的丰富内涵
深入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必须对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来看,“党内政治生活”的提法,最早见诸列宁19l5年5月发表的《空泛的国际主义破产》一文。列宁在批评有人“对俄国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方法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时使用了这一概念。“俄国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方法”,实际是指列宁提出并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之后,列宁在其政党实践中又多次使用这一概念,论述布尔什维克的建党原则、党内生活和组织原则。列宁在建党实践中,首次确立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强调铁的纪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红色基因”
中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在第三国际和苏俄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的,因此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根据马克思列宁的建党理论和实践,按照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建立,并制定了党的纲领章程,对党员、会议、纪律等作了规定,党内政治生活起步较好、起点也较高。大革命后期,受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的影响,党内“家长制”、“一言堂”现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反对党内主观主义错误时指出:“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强调:“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为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开展指明了方向。但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干扰,党内政治生活一度偏离了正确轨道,导致红色根据地丧失殆尽。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党内政治生活出现新局面,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也逐步走上正轨。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不仅对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且以身作则践行。特别是延安整风,主要内容是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这是我们党历史上最为全面、最为集中的一次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经过延安整风,我们党彻底排除了错误路线干扰,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思想批评从严、组织处理从宽”原则,为党内政治生活确立了实践形式和价值取向。
解放战争开始后,为克服长期游击战争形成的党内错误习惯,党中央严格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民主决策,陆续制定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党内法规,有力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面对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的情况,及时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经过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探索实践,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初步形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部分党员骄傲情绪滋生,出现了官僚作风和思想、组织不纯等问题,党中央于1950年下半年和1951年下半年先后开展了历时4年的整风、整党运动,经过整顿,我们党坚持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好传统好作风。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目标,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同时,明确将处理党内矛盾所采取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很好的坚持。
1957年反右开始后,党内“左”倾思想日益抬头,个人专断作风和个人崇拜风气开始滋长,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不健康倾向,山头主义、派性主义、造反主义盛行,以至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内乱,党的组织陷于瘫痪,党的优良传统遭到严重侵蚀,多年探索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遭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于1980年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采用“党内政治生活”的表述,从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性、根绝派性,要讲真话、言行一致,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等12个方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颁布实施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治党管党的一个创举。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准则》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主要矛盾,目的是肃清林彪、“四人帮”的影响和流毒,着力解决由于“文革”而引起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问题。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巩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创意义”
新时期以来,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指导下,不断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党先后颁布了《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199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2010年)、《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等一批党内法规,有力地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但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问题,改革创新,逐渐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制定或修订党内法规60多部,“条例”以上的就多达11部,严格规范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全体党员和党组织的必修课。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党课: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45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