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写作业务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我这里讲的“大写”组工人,有两重意思:
一是善于“大写作”。大写作,就是什么材料都写,什么材料都写得好。无论是写讲话、写报告,还是写信息、写新闻稿、慰问信等,拿笔能写,收笔成章,是机关“笔杆子”。“复合型”人才。
二是顶天立地。做大写的组工干部,是写得正写得好的基础。文如其人,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把做人与写文章统一起来。
这两重意思又都统一在“大写”两个字里面,拆开来看,一个是“大”字,一个是“写”字。“大”是方向、是根本、是灵魂,是道;“写”是基础、是能力、是技巧,是术。我们既要以道驭术,也要以术修道,以术践道、以术实现道。
做一个“大写”的组工人,就要把“大”与“写”统一起来,以“大”立心立志,以“写”为马为舟,在不断写作中成长为一个“大写”的组工干部。
怎样做一个“大写”的组工人?
首先要锤炼“大”修为
只有修为上去了,才能真正大起来。重庆谈判之前,蒋介石看到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大为惊讶。他的文胆陈布雷当着他的面盛赞:“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为了把毛泽东这首词压下去,蒋介石暗中在内部发出通知,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选几首意境、气势和文字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通知下达后,虽然征得不少词作,但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一首能超过毛泽东的。后来,虽然又在南京、上海等地雇佣“高手”作了数首,但仍是拿不出手的“低质品”。为什么蒋介石及国民党这么多人都写不出好的诗来?有专家分析,根本原因在于蒋的修为太差、格局太低,心里是机关算尽,但就是没有人民,没有天下苍生。
锤炼“大”修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讲“大政治”。这里的“大政治”不是规范用法,主要是化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说法,便于大家理解。
用“大政治”这个词,主要是想针对一些人讲“小政治”“伪政治”来说的。作为合格的组工干部,是坚决不能讲“小政治”“伪政治”的。“小政治”“伪政治”最大的特点是有“私心”,图“私利”。比如,把对某个领导权威负责当成讲政治,把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当成讲政治。
相比较而言,讲“大政治”者为公,讲“小政治”者为私。讲“大政治”者爱民,讲“小政治”者怕民。讲“大政治”者广大,讲“小政治”者褊狭。讲“大政治”者大格局,讲“小政治”者小格局。讲“大政治”者大智慧,讲“小政治”者小心机。
“大政治”,对组工干部来说,最核心的是忠诚。这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是组工干部最闪亮、最鲜明的特质。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组织忠诚。对组织襟怀坦荡,信赖组织、依靠组织、维护组织,决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决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执行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该报告的报告,该请示的请示。
坚决服从单位安排,树牢规矩意识,不讨价还价、不挑肥拣瘦。专心静心工作,靠成绩说话,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作表率,不朝秦暮楚、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
二要有大格局。同一个新闻,有人看的是热闹,有人看的是时局;同一个选择,有人想的是最后能赚多少钱,有人想的是能为国家、为群体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格局的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自然不同。
大格局最根本的是眼里有全盘,心里有全局。凡事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不打小算盘,不耍小聪明。从大局出发,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主动补台。
对组工干部来讲,就要看到“大党建”,不要只看到“小党建”。
什么是“小党建”?
从组织工作全局来看,只懂基层党建、干部工作、公务员或者人才工作其中的一个部分业务,只从其中一个部分来考虑问题,就是“小党建”。
为什么?因为几块业务本应该统筹起来一起考虑。比如年轻干部培养,在镇街层面,镇属机关公务员、村社区“两委”干部、事业干部、聘员、镇属企业干部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就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统筹链条,如果把“两委”干部算在基层党建中,公务员和事业、出聘员都分开独立去做,工作就会被割裂,就难以形成合力。
从党委工作全局来看,只懂组织工作,不管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只从组织部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也是“小党建”。
中心工作做得不好,经济社会发展不好,能说你党建工作做得好,组织工作做得好吗?组织工作的所有成效,最终不是开展了多少党建活动,“三会一课”资料有多么完整规范,而是落到经济社会发展有成效,重大任务攻坚有成果上。也就是说,我们无论推进什么工作,写信息也好、作宣传也好,都应该站在党委书记的角度去想问题。
三要有大担当。没有担当,很多材料都是写不好的。
信息方面,没有担当,问题建议类信息就不敢写,只愿意报喜不愿意报忧,只想贴金,不愿露短。调研问题就不敢深挖,或者只敢找基层党建的问题,不敢讲干部领域的问题。
宣传方面,没有担当,就不敢宣传、不敢灵活宣传、不敢宣传拓展。组织工作的宣传“千面一律”“板起面孔说话”。有些信息发出来之后,点击率3位数都上不去,不是浪费党和国家的钱吗?
其他的工作也都一样。没有担当就没有主动作为。比如我们这个培训班,完全可以不搞。今年省里没有开展培训班的计划,虽然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但是我们还是顶着压力搞。因为这个对大家有好处。除此之外,我们今年还推出了“莞竹沙龙”,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很辛苦,但还是努力去做。因为考虑到大家交流培训的平台太少。没有学习交流,进步就慢。独学而无友,侧孤陋而寡闻。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努力去做。
四要有大视野。就是要知识面广,什么都要知道一点,懂一点。大视野才能写出大文章,哪怕很小篇幅的文章,也可以写得很大气,有深度。这里放一篇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稿。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
短短200来字,写气势磅礴,激动人心。其中离不开对战场形势的精准把握,离不开对敌我情况的精确了解,离不开对地理知识的烂熟于胸,还有对写作技巧的熟悉运用。
五要有大气量。大气量,能容事容人。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吃得住清苦、受得了委屈、挨得了批评、经得了磨砺。
有句话叫作“材料都是改出来的”。我们的材料经常给领导反复修改,多次磨稿。老莞竹当时有篇稿子被领导改了14遍,前后经历了1个多月,改到一点脾气都没有,但是通过这一个大稿子的磨炼,收获非常大,甚至是比写几十篇小稿子的收获还要多。
越是清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一个人的内心,只有内心坚定纯洁,前途才会更加光明,未来才会更为可期。
其次要修炼“大写”之功。
这是“大”的第二层含义,作为组工干部,要愿于写、勇于写、勤于写、善于写、乐于写。
一是愿于写。要看到写作的好处,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对写材料有道路自信,看到它的价值,才会认真对待。写作对于我们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公文是机关一切工作的基本载体,是业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公文的核心就是写业务。作为机关干部,公文写作是基本功也是必修课,无论处在哪个岗位上,不懂业务就写不好公文;写不好公文的人,业务水平也高不到哪儿去;业务工作做不好是不称职,公文写不好同样是不称职。虽然有的人可能写得多一些、好一些,但不是说别的人就不用学、不用写了。公文写作应该是人人有责、人人动手,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化,把自己摘出来。
组织工作从业务切块来看,党建工作必须要写,大的有党建工作方案、党建工作讲话、总结,小的有入党志愿书、党员评价鉴定、“三会一课”心得体会等;
干部工作离不开写,大的有干部工作调研、年度干部工作思路、选人用人报告等,小的有领导宣布任职讲话、干部考察方案、报告,干部上会材料等;
人才工作也要写,大的如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经验发言材料、亮点总结材料、领导约稿等,小的如对人才的慰问信、倡议书等;
从综合工作来看,公文处理、综合材料、信息、宣传等都要写,而且要以写为基础,写不好,就做不好。
写是学习进步的“加速器”。学习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写是帮助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写更是思考和梳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一个道理能写得出来,就一定能够讲得出来。能写得出来,说明真正的理解了这个知识点。
韩愈说过:“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送孟东野序》)从说出来到写出来,不仅是表达方式的变化,更应是思想观点的提纯、升华与物化。
从能力的角度来看:写作是“学思践悟”的高度统一。无论是“八种本领”还是“七种能力”,都可以借助写作来培养提升,也可以集中体现在文稿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亲自撰写、主持撰写、指导撰写的重要文件和讲话中。因为写文章不单纯是写的问题,需要以阅读为友,以思考为伴,以工作和生活为源,把动腿、动嘴、动眼、动脑与动手紧密结合起来。
写是破茧成蝶的“大道场”。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中国的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作为组织部门的年轻人,决不能被浮躁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之风所沾染,应时刻修剪信仰枝蔓,洗涤心灵尘埃,完善自我修炼,放大人生格局。写作,就恰恰提供了这样一方育心养气的道场。
文稿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过程,一个洞察宇宙、思考人生的过程,一个与世界相互发现、与内心相互对话的过程,一个以文润德、以文养心的过程。
当我们的心变大了,遇到的事就会变小;当我们的心灵在高处,周遭的拥挤就会于我无碍;当我们参透了工作中的舍与得,就会淡泊前进途中的名与利,从而真正练就强大的内心、收获富足的灵魂。
写材料很苦很累,但很锻炼人,很出人才。我们市委某个综合科11任科长,最后都走上了领导干部,其中不乏厅级干部。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比本单位的任何人都更努力地去掌握全面工作情况,一开始就要像领导一样去思考,长时间不间断磨炼,怎么会成长得慢呢?
二是勇于写。只有勇于写,才能越写越好。
据个人了解,现在的年轻人怕写主要有两种情理:一个是担心“一写误终生”。对写作不够了解,对写作的好处理解不深刻不到位。有的人觉得写公文虽然有用处、有好处,但确实太难了、太苦了、太折磨人了,简直是在“服文刑”、坐“文字狱”,生怕这活儿被摊到自己头上。结果越是怕写就越写不好,越是写不好就越怕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另一个是担心写不好。能力上不足,迟迟不敢动笔。怕被领导改,怕领导批评。其实越是怕写不好,就越写不好,成长就越慢。反过来,如果大胆去写,不断去试错,进步会更快一些。
在《艺术与恐惧》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陶艺老师给两组学生下达不同的命令。第一组要求这些学生要做够一定的数量,第二组则要求他们要做一个完美的陶罐。最后发现,真正做出好陶罐的不是第二组,而是第一组。
为什么呢?第一组没有被要求完美,学员们在制作大量陶罐的过程中,逐渐从错误中学习,越做越好;而第二组的人太完美主义了,老师的要求反而成了他们心里的负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到手的材料任务,一定要有一个敢写的意识,要有先完成再完美,效率比完美更重要的意识。
三是勤于写。一勤天下无难事。熟能生巧。每种公文写3遍以上,基本能够找到感觉。
公文的种类非常多,每类都要写上几遍,需要花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按照平时工作节奏,少说也要三五年。
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也和这个差不多。“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对于写材料的同志来讲,如要把各类公文都写上3遍以上,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要勤于总结。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写材料一定要及时总结,每写完一篇都要立即复盘,看看有哪些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特别是领导改过的、没用的地方,看看为什么要这样改,为什么领导不用。
在公文写作上,也许你不能成为最优秀的,但你可以成为最刻苦的;也许你不能成为写得最好的,但你可以成为写得最认真的。只要你最刻苦、最认真,就能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成为最优秀的你自己。
四是善于写。要找到写作的基本方法。有人说,写作是有套路的,所谓套路,就是每一种公文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写作模式。我们写作的时候要学习了解,善于运用。
套路包括,基本的思路(清楚该怎么讲、文稿逻辑结构、意思表达清晰、主旨主题鲜明)、基本的要素(思路、措施、成效等)、基本的评判(用稿审稿的领导觉得好就是好)、基本的方法(借鉴法、模仿法、嫁接法)等。
这里不多讲,重点提醒初学者把握两个观点:
一个是把握公文写作的最基本的方法:工作逻辑+写作(表达)逻辑。写作(表达)逻辑服从于工作逻辑。写作时要先理顺工作逻辑,再用好写作(表达)逻辑,两者冲突时,以工作逻辑为主。
另一个是要抓住用力的关键点,从基本的招式开始学。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介绍了围棋的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至于什么是公文写作的本手,我们在《公文写作“四重门”,如何做到快速入门?》里有介绍,欢迎大家点开来看。
五是乐于写。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他在《干法》一书中,把人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不燃型”,点火也烧不起来;第二种是“可燃型”,一点就着;第三种是“自燃型”,没人点自己就能熊熊燃烧。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是“自燃型”,才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怎样才能自燃,最核心的是要以写为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家都想要快乐工作!然而乐从哪来?
老莞竹认为公文写作之乐,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探索规律之乐、推动工作之乐、领导肯定之乐、成长进步之乐、为民服务之乐、自我实现之乐。
这里不一一展开来讲,最后讲个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启发:
三个工匠建房子的故事——有三个工匠在一起盖房子,行人路过,分别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匠一脸茫然地说:“没看到我在忙吗?工头让我砌砖呢!”第二个工匠兴奋地说:“我在盖一栋很大的房子,等这房子盖好了,就可以住很多很多人。”第三个工匠非常自豪地说:“我要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丽,让每个人都称赞我们的城市是最漂亮的。这是我这辈子一定要做的事情!”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匠还是一名普通的工匠,在埋头砌砖;第二个工匠成了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挥大家建房子;第三个工匠当上了这座城市的设计师,在他的规划下,这座城市越变越漂亮。
同样在干工作,有人把它当作谋生手段,为了保饭碗而工作;有人把它当作职责要求,为了职业发展而工作;有人把它当作事业平台,为了实现使命而工作。
为使命而工作,乐来得最持久,也最有力量。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组工干部写作业务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315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