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典型案例申报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深入,部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现。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尤为显著,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进步的“瓶颈”。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卫生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职能,积极探索以服务基层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需求导向、三方协同、三创育人”乡村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办学定位瞄准农村,人才培养贴近农村、学生就业导向农村”的新路子,为地方和区域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助理全科医生。
一、背景和问题
1.实施背景。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但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等问题,制约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乡镇卫生院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卫生医疗单位,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它极大地缓解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颈和障碍。就当前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而言,亟待解决是农村医疗服务人员紧缺以及层次不够的问题,人员问题不解决,投入再好的设备也无法发挥其功效。以XX市为例,本市常住人口730.4万人(2021年),其中农村人口占92.72%,而村医仅有10044人,其中高中学历及以下5239人,占52.16%;中专学历4464人,占44.44%;大专学历341人,仅占村医总数的3.40%。乡村全科医生(简称乡医)数量缺乏,年龄梯队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具有执业证的人员偏少,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2.问题分析。首先,作为区域唯一一所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承担着向XX所辖14个县市167个乡镇、5632个自然村输送乡村全科医生的重任。关于乡医培养规格,尽管国家有教学标准,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常见疾病等情况不尽相同。为此,需要精准把握区域乡医需求数量、分布及其规格。其次,破解乡医培养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问题。乡医岗位人员少、流失率高,导致乡医岗位出现大量人员缺失。存在如何用好国家政策,从招生、培养、就业、管理、发展等环节破解乡医培养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难题。第三,加强思政教育引领,破解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医院临床基地带教医生、辅导员工作脱节问题。乡村全科医生在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没有团队支撑,需独立开展工作,要求医疗能力强,还要适应乡村艰苦生活,要求思想作风过硬。这对乡医无论在思想觉悟、医疗水平,还是在乡村生活经验上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强化思政教育引领,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临床带教老师和辅导员形成团队协同培养。第四,解决乡医培养内容全、时间短与培养质量高之间的矛盾问题。乡村全科医生培养不但要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以及康复指导、危重病人现场急救转诊、传染病人转诊等全科内容,还要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2项公共卫生服务,而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培养时间有限,需采取有效举措才能完成全科教学任务。同时乡村全科医生工作在乡村,现实要求他们须具备“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能力。第五,解决乡村全科医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的临床教学需求与实践资源不足的矛盾问题。为了保证乡医的培养质量,高质量的临床锻炼至关重要,而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需要大量的临床教学实践资源,目前我国乡村医疗条件水平普遍不高,需要保障和丰富临床教学实践资源。
二、主要做法
1.全面考察、深入调研,精准把握区域乡医需求数量和规格要求。在区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重点选取青县、南皮县、黄骅市、运河区等4家县市区卫健局、42家乡镇卫生院、156个村的16名卫生行政管理人员、84名乡镇卫生院医师、143名乡村医生进行深度调研。建立常态机制,把握基层卫生人员需求状况,做到按需定招;学习贯彻国家标准,每年进行乡村全科医生胜任力分析,精准把握区域乡医需求数量、分布和规格。
2.三方协同,创新机制,解决乡村全科医生培养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政府、学校、医院达成三方协同机制,形成医教联合体。一是与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乡医招生、培养、就业、管理、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以需定招;二是与县级医院签署合作育人协议,共建县级临床教学医院、临床实训实习基地,同时筛选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和疾控中心18所,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优化实习基地层次和区域布局,并利用县医院作为农村医疗技术的指导中心,发挥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龙头作用,通过三级网络,按岗培养,快速胜任上岗;三是通过医教联合体,推行“县管乡用”政策,由政府统筹管理,实行良性流动,落实管理、培养、待遇等落地的优惠政策,畅通发展通道,最终解决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
3.三全育人,思政引领,实现乡村全科医生培养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医院临床基地带教医生、辅导员协作共育。为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加强思政教育,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的乡村全科医生队伍,结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乡村全科医生的特点,以“思政课程+”实施“思政课程为主导,专业课程有思政”的课程引领模式,以“思政教师+”形成“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互支撑”的教学团队创建模式,以“思政学分+”建立“专业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融通”的评价激励模式。构建以思政教育为主线,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体系,强化素质培养,打造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医院临床基地带教医生、辅导员协作共育的“四导师”格局,设立导师资格条件、明确工作职责、实施绩效考核,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