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党课
2023-04-11 625

中国式现代化党课

现代化是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是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自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市场以来,实现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然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尝到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甜头”,纷纷争当“日不落帝国”;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尝尽“苦头”,希望早日强大,脱离殖民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正确指导,在衡量、借鉴西方现代化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不断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基因,以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因此,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将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更好实现。

一、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因。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唯一没有断裂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曾长期引领世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卓越贡献。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真正决定一个民族存在价值的东西不是人种,不是肤色,不是地缘,不是财富,也不是强权,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没落,从本质上说是民族文化的没落;一个民族的真正复兴,也必然是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影响中华民族整体性格和价值取向的“根”和“魂”,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精神境界,蕴含了丰富的现代化发展基因。具体而言,这些能促进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基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维的基因,即全面整体的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法中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始终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例如,在古人眼中,“中国”就是“天下”,也就是被看作一个“世界”。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中华文明全面、发展、联系地想问题、做事情的辩证思维。几千年中华文明史由是始终沿着从“多元”走向“一体”历史发展主线来行进。在“统一”的时期,统治者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形态等方面,仍然允许在某些地区、某一阶层、某种行业中保持它的特殊性,而非强制追求“清一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为中国在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辩证地提出独创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国家治理方略提供了思想滋养。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一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思想时有闪现,如“阴阳之道”的思想、合和思想等。其中,合和思想尤其表现在“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的思想中。藉由这一思想,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实践中建立起了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文明,包含了系统的现实社会治理的智慧和制度。例如,“礼治秩序”中,就含有敬、孝、悌、慈、惠诸德。这些思想为现在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是精神的基因,即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中华文明在历经磨难中塑造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周易》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人从古到今的人格理想。无独有偶,孔子提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倡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子践行“制天命而用之”、墨子推崇“非命”“尚力”等无不体现了这种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这种以自强不息为主要意蕴的品格标准深刻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最生动、真实的写照。正是因为中华儿女具备了这种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在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动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式现代化党课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640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